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历史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导论第11-30页
 一、研究缘起第11-14页
 二、文献综述第14-23页
 三、概念界定第23-25页
 四、研究问题与意义第25-27页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7-30页
第一章 强调实用性——20 世纪初至30 年代的实用主义学前课程第30-66页
 一、历史溯源:实用主义学前课程的思想源头与实践基础第31-36页
  (一) 思想源头——对唯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第31-33页
  (二) 实践基础——对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课程沿袭第33-36页
 二、现实根基:实用主义学前课程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土壤第36-40页
  (一) 社会背景——美国社会发展状况对学前课程产生影响的分析第36-37页
  (二) 哲学基础——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联盟”第37-39页
  (三) 心理学基础——机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共生”第39-40页
 三、探求与追问:实用主义学前课程发展过程的历史分析第40-64页
  (一) “前奏”——儿童研究影响下学前课程变革的初步探索第40-43页
  (二) “主旋律”——社会化课程与行为课程交织相伴第43-58页
  (三) “伴奏”——进步派与保守派激烈论战第58-59页
  (四) “插曲”——蒙台梭利课程“昙花一现”第59-64页
 四、从“理想”走向“现实”:20 世纪初期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特点第64-66页
  (一) 课程目标:从“培养完满人性”走向“发展儿童的社会性”第64页
  (二) 课程内容:从“抽象”走向“实在”第64-65页
  (三) 课程实施:从“僵化固定”走向“自由灵活”第65-66页
第二章 关注情感发展——20 世纪30 至60 年代的主情主义学前课程第66-94页
 一、寻根究底:主情主义学前课程发端的原因分析第66-72页
  (一) 现实国情——美国社会发展大环境及学前教育状况第66-69页
  (二) 理论基石——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成熟论“并肩而行”第69-72页
 二、历史重现:主情主义学前课程的发展脉络解读第72-90页
  (一) 本土探索——美国主情主义者的学前课程思想与实践第72-76页
  (二) 异域来风——英国保育学校传入对美国学前课程的影响第76-90页
 三、从“实用”走向“自由”: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特点第90-94页
  (一) 课程价值取向:从“社会本位”走向“个人本位”第90-91页
  (二) 课程目标:从“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走向“表现性目标”第91-92页
  (三) 课程设计:从“问题中心”走向“儿童中心”第92-94页
第三章 重视学业准备——20 世纪60 至80 年代的主智主义学前课程第94-127页
 一、“民族感召”——主智主义学前课程产生的动因第95-99页
  (一) 时代背景:国际竞争加剧第95-96页
  (二) 国内环境:社会矛盾凸显第96-97页
  (三) 教育政策:“开端计划”的发起第97-99页
 二、“理论变迁”——主智主义学前课程形成的思想基础第99-102页
  (一) “破旧”:新智力发展观推翻了智力固定说第99-100页
  (二) “立新”: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及结构主义的流行第100-102页
 三、“碰撞争鸣”——多彩纷呈的主智主义学前课程竞相登场第102-118页
  (一) 发展—互动课程第103-107页
  (二) 贝瑞特—恩格尔曼课程第107-111页
  (三) 高瞻课程与凯米—德弗里斯课程第111-118页
 四、“求同存异”——三种课程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18-121页
  (一) 课程理论基础:混合理论、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第119页
  (二) 课程根本目标:全面发展、认知发展、学业技能第119-120页
  (三) 课程内容选择:经验取向、知识取向、活动取向第120-121页
  (四) 课程实施过程:儿童主导与教师主导第121页
 五、“一个时代的终结”——主智主义课程思想的隐退第121-127页
  (一) 主智主义学前课程遭遇降温的原因分析第121-122页
  (二) 美国学前课程的当代走向:在“学业取向”与“发展取向”之间摇摆第122-127页
第四章 美国学前课程演进之路的回顾与省思第127-141页
 一、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外部推力第127-133页
  (一) 社会需要:学前课程发展的源动力第127-128页
  (二) 理论更新:学前课程发展的方向盘第128-129页
  (三) 实践探索:学前课程发展的发动机第129-130页
  (四) 举国之力:学前课程发展的护航船第130-131页
  (五) 他国之法:学前课程发展的风向标第131-133页
 二、美国学前课程演进过程的基本特征第133-136页
  (一) 准确把握课程时代转型第133页
  (二) 坚持继承与创新同在的变革理念第133-134页
  (三) 保持着课程模式多样化的格局第134页
  (四) 将游戏作为学前课程的核心部分第134-135页
  (五) 注重使课程贴近社会和儿童的现实第135-136页
  (六) “活动性”课程设计理念贯穿始终第136页
 三、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历程与特征带给我们的思考第136-141页
  (一) 学前课程改革要着力于本土化探索第136-137页
  (二) 学前课程改革需要理论上的碰撞与论争第137-138页
  (三) 学前课程改革需要政府支持、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并行第138-139页
  (四) 学习别国课程需要领会其真正内涵第139-140页
  (五) 学前课程改革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第140页
  (六) 学前课程改革要打造出多元化的局面第140-141页
结语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附录: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学前学校图片第153-157页
后记第157-159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
下一篇:欧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