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S_2与CoS_2催化剂在能源转化反应中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绪论第12-21页
    1.1前言第12页
    1.2过渡金属硫化物第12-17页
        1.2.1过渡金属硫化物简介第12-13页
        1.2.2.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催化还原CO2中的应用第13-15页
        1.2.3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催化水分解中的应用第15-17页
    1.3能量转换反应的反应机理第17-19页
        1.3.1CO2RR反应机理第18页
        1.3.2OER反应机理第18-19页
    1.4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第21-26页
    2.1第一性原理第21-22页
    2.2密度泛函理论第22-24页
        2.2.1Hohenberg-Kohn定理第22-23页
        2.2.2Kohn-Sham方程第23页
        2.2.3交换关联能量泛函第23-24页
        2.2.4赝势方法第24页
    2.3计算软件介绍第24-25页
    2.4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MoS2表面催化CO2还原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26-40页
    3.1引言第26-27页
    3.2计算模型与方法第27-30页
        3.2.1计算模型第27-28页
        3.2.2计算方法第28-30页
    3.3结果与讨论第30-39页
        3.3.1MoS2表面小分子的吸附结构第30-33页
        3.3.2MoS2表面催化CO2还原反应路径的探究第33-39页
    3.4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单层MoS2表面负载Cu团簇催化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40-56页
    4.1引言第40-41页
    4.2计算方法与模型第41-43页
        4.2.1计算方法第41页
        4.2.2计算模型第41-43页
    4.3结果与讨论第43-55页
        4.3.1单层MoS2表面负载不同尺寸Cu团簇的稳定构型第43-44页
        4.3.2不同小分子在不同大小团簇负载的MoS2表面的吸附构型第44-52页
        4.3.3Cu团簇负载对材料电子结构的影响第52-53页
        4.3.4不同位点上CO2分子吸附时材料的电子结构特点第53-55页
    4.4本章总结第55-56页
第五章N掺杂CoS2表面OER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56-68页
    5.1前言第56页
    5.2计算方法与模型第56-59页
        5.2.1计算方法第56-57页
        5.2.2计算模型第57-59页
    5.3结果与讨论第59-67页
        5.3.1CoS2(001)与N-CoS2(001)表面小分子的吸附构型第59-64页
        5.3.2CoS2(001)与N-CoS2(001)表面OER基元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第64-66页
        5.3.3CoS2与N-CoS2的电子结构特点第66-67页
    5.4本章总结第67-68页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工作总结第68-69页
    6.2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9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化碳基光催化剂材料的制备及光解水产氢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分级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及分级催化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