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及分级催化作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绪论第14-35页
    1.1引言第14-15页
    1.2催化反应器中常见的活性组分第15-18页
        1.2.1金属纳米粒子第15-17页
        1.2.2有机活性催化位点第17-18页
    1.3智能催化反应器的载体-智能聚合物第18-29页
        1.3.1温敏性聚合物第19-22页
        1.3.2pH响应聚合物第22-23页
        1.3.3形状记忆聚合物第23-26页
        1.3.4自愈合聚合物第26-29页
    1.4分子印迹聚合物第29-30页
    1.5聚合物催化反应器第30-33页
        1.5.1概念及研究现状第30-32页
        1.5.2存在的挑战第32-33页
    1.6研究背景及内容第33-35页
        1.6.1研究背景第33页
        1.6.2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可换向的双温敏催化反应器及其非串联/串联催化作用的研究第35-50页
    2.1引言第35-36页
    2.2实验部分第36-38页
        2.2.1实验试剂第36-37页
        2.2.2实验仪器第37页
        2.2.3双温敏智能催化反应器的制备第37-38页
    2.3测试与表征第38-39页
        2.3.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38页
        2.3.2紫外等离子共振(SPR)第38页
        2.3.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8-39页
        2.3.4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9页
        2.3.5动态光散射(DLS)第39页
        2.3.6反应器温敏变化图第39页
        2.3.7催化测试第39页
        2.3.8电化学测试第39页
    2.4结果与讨论第39-49页
        2.4.1红外光谱(FT-IR)表征第39-40页
        2.4.2表面等离子共振和透射电镜第40-42页
        2.4.3扫描电镜及EDS第42-43页
        2.4.4热敏转变和形态变化第43-44页
        2.4.5分级催化作用研究第44-47页
        2.4.6电化学表征第47-49页
    2.5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底物通道可变的三层智能聚合物反应器及非串联/串联催化作用研究第50-64页
    3.1引言第50-52页
    3.2实验部分第52-53页
        3.2.1实验试剂第52页
        3.2.2实验仪器第52页
        3.2.3双温敏智能催化反应器的制备第52-53页
    3.3测试与表征第53-54页
        3.3.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53页
        3.3.2紫外等离子共振(SPR)第53页
        3.3.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3-54页
        3.3.4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54页
        3.3.5动态光散射(DLS)第54页
        3.3.6反应器温敏变化图第54页
        3.3.7催化测试第54页
        3.3.8电化学测试第54页
    3.4结果与讨论第54-62页
        3.4.1PVI-PAMPS相互相用和优化第54-55页
        3.4.2FTIR,TEM,,EDS,SPR表征第55-57页
        3.4.3形状变化及热温敏性能测试第57-59页
        3.4.4串联/非串联催化性能测试第59-61页
        3.4.5动态结合和可改变的底物通道第61-62页
    3.5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双层智能聚合物反应器的设计及其串联/非串联催化作用研究第64-75页
    4.1引言第64-65页
    4.2实验部分第65-67页
        4.2.1实验试剂第65页
        4.2.2实验仪器第65-66页
        4.2.3温敏分子印迹聚合物反应器的制备第66-67页
    4.3测试与表征第67-68页
        4.3.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67页
        4.3.2紫外等离子共振(SPR)第67页
        4.3.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67页
        4.3.4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67页
        4.3.5动态光散射(DLS)第67页
        4.3.6程序升温脱附(TPD)第67-68页
        4.3.7催化测试第68页
        4.3.8电化学测试第68页
    4.4结果与讨论第68-73页
        4.4.1FT-IR和EDS表征第68-69页
        4.4.2TEM和SPR表征第69-71页
        4.4.3热敏转变的表征第71页
        4.4.4程序升温脱附(TPD)第71-72页
        4.4.5分子印迹反应器的催化测试第72-73页
        4.4.6电化学测试第73页
    4.5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致谢第86-87页
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学术会议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S_2与CoS_2催化剂在能源转化反应中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一篇:钨酸盐的合成、改性及其光催化和异相芬顿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