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

汉语言文字应用中的辞趣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13页
   ·辞趣研究的历史回顾第10-12页
     ·陈望道对辞趣理论的创设第10页
     ·吴士文对辞趣理论的发展第10-11页
     ·谭永祥对辞趣系统的初步勾勒第11-12页
   ·辞趣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2 辞趣的定义及特征第13-18页
   ·辞趣的定义及特征第13-14页
   ·辞趣与辞格、辞规、辞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14-18页
     ·辞趣与辞格第14-16页
     ·辞趣与辞规、辞风第16-18页
3 辞趣的分类第18-38页
   ·音趣第19-27页
     ·节奏韵律趣第19-24页
       ·双声叠韵,以求回环婉转之趣第19-20页
       ·再现叠音,以求复沓连绵之趣第20-21页
       ·上下押韵,以求和谐悦耳之趣第21-22页
       ·调配平仄,以求变化统一之趣第22-23页
       ·协调音节,以求齐整匀称之趣第23-24页
     ·折绕拗口趣第24页
     ·拟声表情趣第24-25页
     ·儿化表情趣第25-26页
     ·同字异音趣第26页
     ·同音异字趣第26-27页
   ·意趣第27-32页
     ·虚词趣第27-28页
     ·指代趣第28-29页
     ·色彩趣第29-31页
       ·术语移用,以求诙谐幽默之趣第29-30页
       ·巧设颜色词,凸显象征趣第30-31页
     ·同音异义趣第31-32页
   ·形趣第32-38页
     ·字形趣第32-35页
       ·联边趣第32-33页
       ·变形趣第33-34页
       ·倒卧趣第34-35页
     ·排版趣第35-36页
     ·图符趣第36-38页
       ·字图趣第36页
       ·字符趣第36-38页
4 辞趣的生成基础及接受机制第38-43页
   ·汉语言文字特性构成了辞趣的生成基础第38-41页
     ·汉语语音特点是音趣生成的基础第38-39页
     ·汉字形体特征为形趣生成提供了条件第39-40页
     ·汉语词汇的多义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意趣第40-41页
   ·想象、联想构成了辞趣接受的心理第41-43页
5 民族传统思维观照下的辞趣分析第43-46页
   ·直觉体悟式的思维方式对辞趣的影响第43-44页
   ·二元对立的辩证性思维方式对辞趣的影响第44页
   ·具象性的思维方式对辞趣的影响第44-46页
6 总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喻歇后语生成机制研究
下一篇:介词“对于”的多角度考察--兼与“关于”“至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