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植物铁蛋白基因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铁蛋白的结构 | 第11页 |
·铁蛋白的作用途径 | 第11页 |
·铁蛋白在植物中的功能 | 第11-12页 |
·铁蛋白基因转植物研究 | 第12-13页 |
·RT-PCR 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RT-PCR 技术原理 | 第13-14页 |
·RT-PCR 引物的选择 | 第14页 |
·RT-PCR 的优化 | 第14-16页 |
·增加RT-PCR 灵敏度 | 第14-15页 |
·分离高质量RNA | 第14-15页 |
·使用无RNaseH 活性(RNaseH-)的逆转录酶 | 第15页 |
·增加RT-PCR 特异性 | 第15-16页 |
·提高逆转录保温温度 | 第16页 |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农杆菌Ti 质粒和Ri 质粒的结构和功能 | 第16-17页 |
·影响农杆菌转化的因素 | 第17-18页 |
·农杆菌菌株对转化的影响 | 第17页 |
·植物外植体及基因型对转化的影响 | 第17-18页 |
·共培养方式对转化的影响 | 第18页 |
·农杆菌在植物上的应用 | 第18页 |
·本实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推定的蛋白结构分析 | 第20-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2页 |
·引物获得 | 第20页 |
·总RNA 的提取与cDNA 的获得 | 第20-22页 |
·目的基因PCR 扩增 | 第22页 |
·推定的铁结合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大豆铁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22-23页 |
·铁蛋白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22页 |
·铁蛋白基因阳性克隆的筛选、鉴定与测序 | 第22-23页 |
·铁蛋白生物信息分析 | 第23-29页 |
·推定的大豆铁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基本理化性质 | 第23-24页 |
·推定的大豆铁蛋白功能区域分析 | 第24-25页 |
·推定的大豆铁蛋白结构预测 | 第25-26页 |
·不同生物体铁蛋白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聚类分析 | 第26-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3页 |
·材料 | 第30页 |
·菌株 | 第30页 |
·载体 | 第30页 |
·目的基因 | 第30页 |
·所用引物 | 第30页 |
·试剂及试剂盒 | 第30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3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31页 |
·目的片段与载体片段的连接及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31页 |
·阳性克隆鉴定 | 第31-32页 |
·目的质粒提取 | 第32-33页 |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页 |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 第33页 |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培养及鉴定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大豆ferritin 基因pGWC 入门克隆载体的获得 | 第33-34页 |
·大豆ferritin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获得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载体图谱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铁蛋白ferritin 基因转化拟南芥 | 第37-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材料 | 第37页 |
·菌株 | 第37页 |
·载体 | 第37页 |
·目的基因 | 第37页 |
·试剂及试剂盒 | 第37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DNA 提取 | 第37-38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8页 |
·拟南芥种植培养 | 第38页 |
·农杆菌转化 | 第38页 |
·农杆菌克隆的鉴定 | 第38页 |
·拟南芥的转化 | 第38-39页 |
·Basta 筛选 | 第39页 |
·Basta 筛选阳性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39-40页 |
·目的基因转化拟南芥 | 第40-41页 |
·转化植株的筛选和分子鉴定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Abstract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