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导论第15-26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5-17页
 二、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第17-22页
  (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第17-18页
  (二)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第18-20页
  (三) 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第20-22页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第22-23页
 四、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23-26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点及意义第26-35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第26-29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第29-33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第33-35页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第35-42页
 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加强培育的重要性第35-36页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与内在需求第36-39页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第39-42页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环境第42-55页
 一、培育的历史起点第42-46页
  (一) 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培育第42-44页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培育第44-45页
  (三)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价值观培育第45-46页
 二、培育的国际背景第46-51页
  (一) 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影响第47-48页
  (二) 社会主义新变化的影响第48-49页
  (三) 当代世界发展新趋势的影响第49-51页
 三、培育的国内环境第51-55页
  (一) 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特点及其影响第51-52页
  (二)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状况及其影响第52-55页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状况第55-67页
 一、培育的进程第55-60页
  (一) 在拨乱反正中曲折发展第55-57页
  (二) 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前进第57-59页
  (三) 在新世纪的新机遇、新发展第59-60页
 二、培育的效果第60-65页
  (一) 理想信念状况第60-62页
  (二)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状况第62-63页
  (三) 荣辱观状况第63-65页
 三、经验与启示第65-67页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第67-82页
 一、确立培育目标的原则第67-69页
  (一) “合目的性”原则第67-68页
  (二) “合规律性”原则第68-69页
 二、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第69-75页
  (一) 社会目标第69-71页
  (二) 个体目标第71-74页
  (三) 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统一第74-75页
 三、基础性目标与先进性目标第75-82页
  (一) 目标的层次性第75-76页
  (二) 基础性目标第76-79页
  (三) 先进性目标第79-82页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第82-121页
 一、培育的方略与原则第82-87页
  (一) 坚持整体推进的方略第82-83页
  (二) 坚持科学引导的原则第83-87页
 二、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第87-98页
  (一) 社会教育第87-90页
  (二) 家庭教育第90-95页
  (三) 学校教育第95-98页
 三、统筹未成年人教育与大学生教育第98-104页
  (一) 未成年人教育第98-101页
  (二) 大学生教育第101-104页
 四、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第104-112页
  (一) 课堂教学第104-107页
  (二) 校园文化活动第107-109页
  (三) 社会实践第109-112页
 五、统筹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第112-121页
  (一)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第112-114页
  (二)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彰显第114-117页
  (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系统推进第117-121页
第七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法第121-155页
 一、传统培育方法述评第121-127页
  (一) 传统培育方法举要第121-124页
  (二) 传统培育方法的不足及其原因第124-127页
 二、培育方法创新的意义与原则第127-133页
  (一) 培育方法创新的意义第127-128页
  (二) 培育方法创新的原则第128-133页
 三、培育方法创新的思路第133-155页
  (一) 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积极因素,在价值澄清中培育第134-142页
  (二) 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感动与共鸣中培育第142-146页
  (三) 关注网络、社团、公寓,在日常生活中培育第146-155页
第八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第155-181页
 一、理顺培育体制第155-160页
  (一) 培育体制的现状及优势第155-156页
  (二) 现有培育体制的问题与不足第156-158页
  (三) 培育体制创新的思路第158-160页
 二、创新培育运行机制第160-171页
  (一) 互动机制第161-164页
  (二) 实现机制第164-167页
  (三) 反馈机制第167-169页
  (四) 调控机制第169-171页
 三、构筑培育保障机制第171-181页
  (一) 组织保障第171-173页
  (二) 制度保障第173-174页
  (三) 队伍保障第174-176页
  (四) 物质保障第176-178页
  (五) 环境保障第178-181页
结语第181-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0页
致谢第190-19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新解读
下一篇: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