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7页 |
导言 | 第17-39页 |
一、课题的提出 | 第17-27页 |
(一) 缘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读 | 第17-22页 |
(二) 起于现实生活中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误解 | 第22-24页 |
(三) 时代发展要求从根本目的上研究共产主义 | 第24-26页 |
(四) 整体马克思研究要求从根本目的上解读共产主义 | 第26-27页 |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 第27-34页 |
(一)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二)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33-34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4-3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34-3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自由人的实现 | 第39-70页 |
一、现实的个人 | 第39-47页 |
(一) 现实的人是有生命的个人 | 第40-42页 |
(二) 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生产的个人 | 第42-44页 |
(三) “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 第44-47页 |
二、异化的个人 | 第47-55页 |
(一)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异化的人”的分析 | 第48-50页 |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偶然的个人”的分析 | 第50-52页 |
(三) 《资本论》及手稿对“异化的人”的分析 | 第52-54页 |
(四) 异化的人也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 第54-55页 |
三、自由人 | 第55-70页 |
(一)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总体的人”的分析 | 第56-57页 |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完整的个人”、“真正个人”的分析 | 第57-59页 |
(三) 《资本论》及手稿对“自由人”的分析 | 第59-61页 |
(四) 马克思的“自由人”是什么 | 第61-70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自由人联合体 | 第70-96页 |
一、从“虚幻的共同体”到“真实的集体” | 第70-79页 |
(一) “虚幻的共同体” | 第70-75页 |
(二) “真实的集体” | 第75-79页 |
二、自由人联合体的制度设计 | 第79-96页 |
(一) 社会个人所有制 | 第79-87页 |
(二) 按计划调节的经济运行机制 | 第87-91页 |
(三) 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制度 | 第91-96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 | 第96-110页 |
一、自由人与自由人联合体是历史共生的 | 第96-99页 |
二、自由人与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统一的 | 第99-104页 |
三、共产主义社会将终结人类奴役史开始人的自由发展史 | 第104-107页 |
四、以人为本应该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本质 | 第107-110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以人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110-156页 |
一、以人为本共产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 第110-120页 |
(一) 人本主义 | 第110-117页 |
(二) 空想社会主义 | 第117-120页 |
二、以人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确立 | 第120-143页 |
(一) 人类解放——以人为本共产主义思想探索的开端 | 第120-129页 |
(二) 共产主义是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以人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初步提出 | 第129-136页 |
(三) 共产主义是保证个人自由实现的真实共同体——以人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逐步形成 | 第136-139页 |
(四)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人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 第139-143页 |
三、以人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丰富、成熟和发展 | 第143-152页 |
(一)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个体自由为尺度揭示了人类发展史的规律 | 第143-146页 |
(二) 《资本论》揭示了现实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条件 | 第146-149页 |
(三) 《哥达纲领批判》走进共产主义的制度设计 | 第149-152页 |
四、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 第152-156页 |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居于马克思学说体系的核心地位 | 第156-199页 |
一、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人为本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 第156-180页 |
(一) 唯物史观揭示了以人为本共产主义实现的主体、动力和必然性 | 第156-165页 |
(二)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揭示了以人为本共产主义实现的趋势和条件 | 第165-180页 |
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人为本共产主义实现道路的探索 | 第180-195页 |
(一) 无产阶级负有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 第180-183页 |
(二) 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 第183-188页 |
(三) 无产阶级政权为向以人为本共产主义过渡准备条件 | 第188-195页 |
三、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学说体系的核心理念 | 第195-199页 |
第六章 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199-238页 |
一、以人为本共产主义的理论价值 | 第199-210页 |
(一) 显现了人在马克思学说中的主导地位 | 第199-201页 |
(二) 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的学说和著作 | 第201-205页 |
(三) 拨开迷雾,还原本真的马克思主义 | 第205-206页 |
(四) 科学地确定马克思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 | 第206-210页 |
二、以人为本共产主义的实践意义 | 第210-238页 |
(一) 对反思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指导意义 | 第210-218页 |
(二) 对认识当代中国发展有启示意义 | 第218-228页 |
(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导向意义 | 第228-238页 |
结语 | 第238-240页 |
参考文献 | 第240-248页 |
致谢 | 第248-2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学术论著 | 第2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