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地方法制论文

我国设区的市公众参与立法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创新点第13-15页
2 设区的市公众参与立法的基本理论第15-24页
    2.1 设区的市公众参与立法的相关概念第15-17页
        2.1.1 设区的市的概念第15-16页
        2.1.2 公众参与立法的概念第16-17页
    2.2 设区的市公众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人民主权理论第17-18页
        2.2.2 参与民主理论第18-19页
        2.2.3 协商民主理论第19-20页
    2.3 设区的市公众参与立法的价值第20-24页
        2.3.1 增强设区的市立法的民主性第20-21页
        2.3.2 保障设区的市立法的科学性第21-23页
        2.3.3 促进设区的市立法预期目标的实现第23-24页
3 我国设区的市公众参与立法存在的问题第24-31页
    3.1 立法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第24-26页
        3.1.1 立法信息公开不全面第24-25页
        3.1.2 立法信息公开方式不完善第25-26页
    3.2 公众参与立法的范围过于狭窄第26-27页
        3.2.1 公众参与立法的主体范围受限第26-27页
        3.2.2 公众参与立法的阶段性第27页
    3.3 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不畅第27-28页
    3.4 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第28-31页
        3.4.1 公众参与立法的意识不高第29页
        3.4.2 立法机关缺乏与公众互动第29-31页
4 我国设区的市公众参与立法的完善第31-41页
    4.1 完善设区的市立法信息公开制度第31-33页
        4.1.1 扩大立法信息公开范围第31-32页
        4.1.2 建立多元的立法信息公开途径第32-33页
    4.2 扩大公众参与立法的范围第33-35页
        4.2.1 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主体范围第33-34页
        4.2.2 实现公众参与立法的全程化第34-35页
    4.3 畅通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第35-38页
        4.3.1 健全立法听证制度第35-37页
        4.3.2 优化公众参与立法的网络渠道第37页
        4.3.3 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公众参与立法中的积极作用第37-38页
    4.4 提高公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第38-41页
        4.4.1 增强公众参与立法意识第38-39页
        4.4.2 建立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第39页
        4.4.3 加强立法机关与公众互动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后记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
下一篇:H省畜产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