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0-15页 |
绪论 | 第15-26页 |
一、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一)论文选题依据 | 第15-17页 |
(二)论文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三、基本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一)基本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四、本文的安排 | 第25-26页 |
第一章 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与时代价值 | 第26-36页 |
一、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 | 第26-30页 |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治主张 | 第26-27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 第27-28页 |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8-29页 |
(四)凝聚党心民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 第29页 |
(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 | 第29-30页 |
二、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时代价值 | 第30-36页 |
(一)顺应当今世界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二)契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 第32-33页 |
(三)适应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转换和执政方式的新发展 | 第33-34页 |
(四)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动深化政治领域改革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突出特征和价值取向 | 第36-52页 |
一、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 | 第36-45页 |
(一)廉洁政治 | 第36-39页 |
(二)中国特色廉洁政治 | 第39-45页 |
二、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突出特征 | 第45-48页 |
(一)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 第45-46页 |
(二)制度保障的先进性 | 第46页 |
(三)工作布局的融入性 | 第46页 |
(四)强势反腐的震撼性 | 第46-47页 |
(五)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 第47页 |
(六)以上率下的示范性 | 第47-48页 |
三、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 | 第48-52页 |
(一)恪守服务发展 | 第48页 |
(二)遵循以人为本 | 第48-49页 |
(三)推进民主法治 | 第49页 |
(四)实现公平正义 | 第49页 |
(五)厉行严格自律 | 第49-50页 |
(六)坚持重在建设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演进 | 第52-73页 |
一、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理论渊源 | 第52-65页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廉洁政治建设思想 | 第52-54页 |
(二)中国共产党人廉洁政治建设思想 | 第54-58页 |
(三)中国古代廉洁政治建设思想 | 第58-61页 |
(四)西方廉洁政治建设理论 | 第61-65页 |
二、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演进 | 第65-73页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廉洁政治建设实践 | 第65-67页 |
(二)建国至党的十八大前夕廉洁政治建设实践 | 第67-70页 |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洁政治建设实践 | 第70-73页 |
第四章 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比较优势 | 第73-85页 |
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廉洁政治建设情况 | 第73-76页 |
(一)丹麦廉政情况 | 第73-74页 |
(二)新西兰廉政情况 | 第74页 |
(三)新加坡廉政情况 | 第74-75页 |
(四)香港廉政情况 | 第75页 |
(五)美国廉政情况 | 第75-76页 |
二、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与西方国家和地区廉洁政治建设的比较 | 第76-80页 |
(一)廉洁政治建设的动力来源不同 | 第76-77页 |
(二)廉洁政治建设的领导力量不同 | 第77-78页 |
(三)廉洁政治建设的依靠力量不同 | 第78-79页 |
(四)廉洁政治建设的关键措施不同 | 第79-80页 |
三、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独特优势 | 第80-85页 |
(一)党政一体同心,确保领导有力 | 第80-81页 |
(二)建设协商民主,讲求步调一致 | 第81-82页 |
(三)群众广泛参与,注重监督到位 | 第82-83页 |
(四)注重惩防并举,追求标本兼治 | 第83-84页 |
(五)坚持“四自”并重,力求永葆纯洁 | 第84-85页 |
第五章 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85-97页 |
一、廉洁政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 第85-88页 |
二、廉洁政治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 第88-90页 |
三、廉洁政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90-97页 |
(一)政治根源 | 第90-93页 |
(二)经济根源 | 第93-94页 |
(三)思想根源 | 第94-95页 |
(四)社会历史根源 | 第95-97页 |
第六章 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97-137页 |
一、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97-98页 |
二、构建中国特色廉政教育体系 | 第98-103页 |
(一)廉政教育内容体系 | 第99-100页 |
(二)廉政教育主客体体系 | 第100-102页 |
(三)廉政教育方法体系 | 第102-103页 |
三、改革完善中国特色权力运行制约体系 | 第103-111页 |
(一)改革完善传统权力结构 | 第103-106页 |
(二)改革完善传统权力运行模式 | 第106-107页 |
(三)改革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 第107-109页 |
(四)改革完善国家司法体制 | 第109-111页 |
四、打造制度、法治、科技“三位一体”腐败惩防体系 | 第111-116页 |
(一)坚持制度反腐,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 第111-113页 |
(二)厉行法治反腐,构建惩治腐败法律体系 | 第113-115页 |
(三)运用科技反腐,探索廉政风险防控新手段 | 第115-116页 |
五、净化和重构廉洁政治生态体系 | 第116-123页 |
(一)持续坚持高压反腐 | 第117-119页 |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第119-120页 |
(三)严明党的纪律规矩 | 第120-122页 |
(四)努力净化政商关系 | 第122-123页 |
六、创新中国特色廉洁政治建设多元监督体系 | 第123-129页 |
(一)创新人大政协监督体系 | 第123-126页 |
(二)创新社会监督体系 | 第126-127页 |
(三)创新网络监督体系 | 第127-129页 |
七、建设中国特色廉政文化体系 | 第129-137页 |
(一)建设主流廉政文化 | 第130-132页 |
(二)创新廉政文化建设载体 | 第132-133页 |
(三)完善廉政文化建设机制 | 第133-135页 |
(四)清除“腐败亚文化”不利影响 | 第135-137页 |
结论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致谢 | 第149-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3-154页 |
作者简介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