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两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2页
    1.1 禽流感概述第14页
    1.2 禽流感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第14-15页
        1.2.1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地位和形态学特点第14-15页
        1.2.2 禽流感病毒的理化性质第15页
        1.2.3 禽流感病毒的培养特性第15页
        1.2.4 血凝活性第15页
    1.3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第15-19页
        1.3.1 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第15-16页
        1.3.2 禽流感病毒编码的结构的蛋白第16-19页
    1.4 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第19-21页
        1.4.1 抗原性变异第20页
        1.4.2 致病性变异第20-21页
    1.5 本研究得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第22-30页
    2.1 材料第22-24页
        2.1.1 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
        2.1.2 主要试剂第22-23页
        2.1.3 试验动物第23页
        2.1.4 引物设计合成第23页
        2.1.5 病料来源与处理第23-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27页
        2.2.1 病料样品的处理第24页
        2.2.2 病毒分离培养及纯化第24页
        2.2.3 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第24页
        2.2.4 PCR检测第24-26页
        2.2.5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的测定第26页
        2.2.6 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的测定第26页
        2.2.7 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测定第26-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2.3.1 病毒的分析结果第27页
        2.3.2 DY0602、JM0305分离株PCR结果第27-28页
        2.3.3 DY0602、JM0305分离株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的测定结果第28页
        2.3.4 DY0602、JM0305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的测定结果第28-29页
        2.3.5 DY0602、JM0305对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的测定结果第29页
    2.4 讨论与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H9N2亚型流感病毒湖北分离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0-48页
    3.1 材料第30-31页
        3.1.1 毒株第30页
        3.1.2 主要仪器第30-31页
        3.1.3 主要试剂第31页
    3.2 试验方法第31-34页
        3.2.1 RNA的提取第31-32页
        3.2.2 全基因的RT-PCR扩增第32-33页
        3.2.3 1%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第33页
        3.2.4 两株湖北分离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3-34页
        3.2.5 两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全集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第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3.3.1 两株湖北分离毒株8个基因片段的RT-PCR扩增结果第34-35页
        3.3.2 全基因组的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5-42页
        3.3.3 系统进化树分析第42-46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鹌鹑的致病性及接触传播能力研究第48-56页
    4.1 材料第48-49页
        4.1.1 毒株第48页
        4.1.2 主要仪器第48-49页
        4.1.3 主要试剂第49页
        4.1.4 试验动物和鸡胚第49页
    4.2 试验方法第49-51页
        4.2.1 病毒株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的测定第49页
        4.2.2 人工感染试验第49-50页
        4.2.3 样品采集第50页
        4.2.4 拭子病毒滴定第50-51页
        4.2.5 抗体转阳检测第51页
        4.2.6 病理分析第5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4.3.1 病毒株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的测定结果第51页
        4.3.2 临床观察结果第51页
        4.3.3 拭子病毒滴定结果第51-52页
        4.3.4 抗体转阳结果第52-53页
        4.3.5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第53-54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表达分析候选基因A00981和A03231对枝状枝孢霉MD2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下一篇:禽类多瘤病毒APV-1晚期基因agno-1a的突变体构建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