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能源桩换热性能及储热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2章 能源桩基本理论第14-26页
    2.1 能源桩地源热泵系统第14-19页
        2.1.1 地源热泵系统工作原理第14-17页
        2.1.2 能源桩换热系统及其结构形式第17-18页
        2.1.3 能源桩与传统地下埋管的差异第18-19页
    2.2 热交换器传热理论第19-22页
        2.2.1 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第19-20页
        2.2.2 线热源传热模型第20-21页
        2.2.3 圆柱形热源模型第21-22页
        2.2.4 传热模型适用性分析第22页
    2.3 能源桩换热性能测试原理第22-25页
        2.3.1 恒定热流法第22-23页
        2.3.2 恒定进口温度法第23-24页
        2.3.3 两种测试原理比较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渗流作用下能源桩流热耦合换热性能分析第26-68页
    3.1 渗流作用下能源桩流-热耦合过程及数值方法第26-28页
        3.1.1 流-热耦合过程第26-27页
        3.1.2 数值方法简介第27页
        3.1.3 数值计算平台第27-28页
    3.2 渗流作用下能源桩流-热耦合数学模型第28-31页
        3.2.1 循环工质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第28-29页
        3.2.2 循环工质能量守恒第29-30页
        3.2.3 地下水运动方程及质量守恒第30页
        3.2.4 广义周围地层能量守恒第30-31页
    3.3 静水环境耦合模型试验验证第31-40页
        3.3.1 模型试验方案及过程第31-33页
        3.3.2 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分析第33-40页
    3.4 基于TPT测试算例数值计算设定第40-45页
        3.4.1 数值假定及几何模型第40-41页
        3.4.2 初始\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第41-44页
        3.4.3 计算网格剖分第44-45页
    3.5 流-热耦合数值结果分析第45-66页
        3.5.1 能源桩换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45-57页
        3.5.2 渗流对能源桩换热性能及地温场影响第57-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能源桩储热系统热流固耦合数值分析第68-90页
    4.1 概述第68-69页
    4.2 热流固耦合机理及数学模型第69-73页
        4.2.1 THM耦合机理第69-70页
        4.2.2 数学模型建立第70-73页
    4.3 THM耦合算例数值计算设定第73-76页
        4.3.1 几何模型第73-74页
        4.3.2 初始\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第74-75页
        4.3.3 热荷载加载方式第75-76页
    4.4 THM耦合数值结果分析第76-88页
        4.4.1 温度场分析第76-80页
        4.4.2 TM耦合作用下单桩变形规律第80-83页
        4.4.3 群桩及桩周土体THM分析第83-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4页
    5.1 总结第90-92页
    5.2 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营销研究--基于广州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PFOA诱导小鼠睾丸生殖毒性损伤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