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营销研究--基于广州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3.1 垃圾分类 | 第17-18页 |
1.3.2 政策营销 | 第18-19页 |
1.4 文献回顾 | 第19-27页 |
1.4.1 垃圾分类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1.4.2 政策营销研究综述 | 第22-27页 |
第二章 理论工具和研究设计 | 第27-36页 |
2.1 理论工具 | 第27-32页 |
2.1.1 政策营销的特点 | 第27-28页 |
2.1.2 垃圾分类政策营销模式的建构 | 第28-32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32-36页 |
2.2.1 研究策略 | 第32页 |
2.2.2 研究对象 | 第32-33页 |
2.2.3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2.2.4 研究伦理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营销产品:垃圾分类政策 | 第36-47页 |
3.1 产品组合 | 第36-41页 |
3.1.1 产品理念 | 第36-37页 |
3.1.2 产品内容 | 第37-39页 |
3.1.3 产品包装 | 第39-41页 |
3.2 产品营销主体 | 第41-44页 |
3.3 产品营销对象 | 第44-47页 |
第四章 产品价格:政策的竞争机制 | 第47-59页 |
4.1 收费 | 第48页 |
4.2 奖励机制 | 第48-53页 |
4.2.1 金钱性奖励 | 第49-53页 |
4.2.2 非金钱性奖励 | 第53页 |
4.3 惩罚机制 | 第53-56页 |
4.3.1 金钱性惩罚 | 第53-55页 |
4.3.2 非金钱性惩罚 | 第55-56页 |
4.4 绩效约束 | 第56-59页 |
第五章 营销渠道:促进政策行动的路径 | 第59-66页 |
5.1 实体渠道 | 第59-63页 |
5.1.1 建设垃圾分类设施 | 第59-60页 |
5.1.2 合理设置垃圾回收点 | 第60-62页 |
5.1.3 利用互联网分销 | 第62-63页 |
5.2 服务渠道 | 第63-66页 |
5.2.1 上门回收可利用资源 | 第63-64页 |
5.2.2 集中收集并及时清运垃圾 | 第64页 |
5.2.3 提供便利性服务 | 第64-66页 |
第六章 产品促销:政策的沟通 | 第66-76页 |
6.1 一般公众政策沟通 | 第67-73页 |
6.1.1 传统媒体 | 第67-69页 |
6.1.2 新兴媒体 | 第69-70页 |
6.1.3 互动渠道 | 第70-73页 |
6.2 重点和难点居民沟通 | 第73-76页 |
6.2.1 社区组织沟通 | 第73-74页 |
6.2.2 人情关系网络沟通 | 第74-76页 |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76-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件 | 第86-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