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以Z市第一中学为例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9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四、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一)国内研究 | 第10-12页 | 
|         (二)国外教育界的研究 | 第12-13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一)文献法 | 第14页 |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         (三)访谈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 第15-20页 | 
|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论 | 第15页 | 
|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特征与主要功能 | 第15-20页 | 
|         (一)班级文化 | 第15-16页 | 
|         (二)班级文化建设 | 第16页 | 
|         (三)班级文化的内容 | 第16-17页 | 
|         (四)班级文化的特点 | 第17页 | 
|         (五)班级文化功能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Z市第一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0-30页 | 
|     一、问卷设计 | 第20-21页 | 
|         (一)问卷维度 | 第20页 | 
|         (二)问卷效度 | 第20-21页 | 
|         (三)问卷信度 | 第21页 | 
|     二、调查过程 | 第21页 | 
|     三、调查结果 | 第21-30页 | 
|         (一)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认识的现状与问题 | 第21-23页 | 
|         (二)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 第23-25页 | 
|         (三)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主体的现状与问题 | 第25-26页 | 
|         (四)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现状与问题 | 第26-30页 | 
| 第四章 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归因 | 第30-36页 | 
|     一、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 第30-31页 | 
|         (一)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意义认识不足 | 第30页 | 
|         (二)学生作业多,压力大,自我发展时间少 | 第30页 | 
|         (三)社会用人机制重学历轻能力 | 第30-31页 | 
|     二、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实施不到位 | 第31-32页 | 
|         (一)重视显性效果,忽视隐性作用 | 第31页 | 
|         (二)重视集体统一,忽视个性发展 | 第31页 | 
|         (三)重视实施结果,轻视实施过程 | 第31-32页 | 
|     三、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主体理念 | 第32页 | 
|         (一)对受教者身份认识失当 | 第32页 | 
|         (二)对施教者身份认识失当 | 第32页 | 
|         (三)对师生平等关系认识失当 | 第32页 | 
|     四、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 第32-36页 | 
|         (一)缺乏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意识 | 第33-34页 | 
|         (二)学生评价手段、激励机制单一 | 第34页 | 
|         (三)心理辅导认识不够 | 第34页 | 
|         (四)片面夸大网络的负作用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加强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36-46页 | 
|     一、提高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 | 第36-37页 | 
|         (一)重塑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第36页 | 
|         (二)重视家校沟通,增强家长的认识 | 第36页 | 
|         (三)转变社会风气,重塑用人标准 | 第36-37页 | 
|     二、丰富普通高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内容 | 第37-39页 | 
|         (一)全面有效地创建班级文化 | 第37-39页 | 
|         (二)创建特色化的班级文化 | 第39页 | 
|         (三)强化过程管理,重视结果分析 | 第39页 | 
|     三、普及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科学平等的主体理念 | 第39-41页 | 
|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 第39-40页 | 
|         (二)树立科学的“班主任观” | 第40页 | 
|         (三)建立科学平等的双主体模式 | 第40-41页 | 
|     四、转变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 第41-46页 | 
|         (一)创建新型的人际关系 | 第41-43页 | 
|         (二)建立多元的班级评价体系 | 第43页 | 
|         (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 第43-45页 | 
|         (四)利用网络创新班级文化建设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4页 | 
|     附录A: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调查问卷 | 第50-52页 | 
|     附录B: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访谈提纲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