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粥谱文献研究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文献综述: 《老老恒言》及粥方应用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1 《老老恒言》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 第14-17页 |
1.1 《老老恒言》的综合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1.2 《老老恒言》起居养生方法概述 | 第15-16页 |
1.3 《老老恒言》饮食养生理法概述 | 第16-17页 |
2 粥方应用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21页 |
2.1 固定粥方应用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2 具体病证粥方应用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 特殊人群与病证粥方应用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2.4 粥养理念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前言 | 第25-27页 |
第1部分 《老老恒言》粥谱内容概况 | 第27-51页 |
1 《老老恒言》及其“粥谱说” | 第27页 |
1.1 作者生平及著述简介 | 第27页 |
1.2 《老老恒言》及其“粥谱说”简介 | 第27页 |
2 “粥谱说”前之概说 | 第27-30页 |
2.1 “粥谱说”前言简介 | 第27-28页 |
2.2 “择米”分析 | 第28页 |
2.3 “择水”分析 | 第28-29页 |
2.4 “火候”分析 | 第29-30页 |
2.5 “食候”分析 | 第30页 |
3 《老老恒言》“粥谱说”粥方内容概况 | 第30-51页 |
3.1 粥方组成情况 | 第30-34页 |
3.2 粥方制作方法分类汇总 | 第34-36页 |
3.3 粥方组成物品分类情况 | 第36页 |
3.4 粥方所用物品食、药属性概况 | 第36-43页 |
3.5 曹氏粥谱所引用粥方出处考证 | 第43-51页 |
第2部分 《老老恒言》粥谱的养生作用 | 第51-71页 |
1 《老老恒言》所倡导的养生思想介绍 | 第51-52页 |
2 《老老恒言》粥谱体现出重视食粥养生 | 第52-53页 |
3 《老老恒言》粥谱的主要功能及其内涵分析 | 第53-66页 |
3.1 《老老恒言》粥谱的养阴作用 | 第54-58页 |
3.2 《老老恒言》粥谱的健脾作用 | 第58-62页 |
3.3 《老老恒言》粥谱的其他作用 | 第62-66页 |
4 《老老恒言》粥谱的应用价值分析 | 第66-69页 |
5 《老老恒言》体质相宜观点分析 | 第69-71页 |
5.1 体质相宜观点的分析探讨 | 第69-70页 |
5.2 关于特殊群体的研究例证 | 第70-71页 |
第3部分 与粥相关的分析探讨 | 第71-110页 |
1 粥的发展状况分析 | 第71-77页 |
1.1 粥的起源与发展简述 | 第71页 |
1.2 与粥相关的文献记载 | 第71-76页 |
1.3 食粥养生理念的形成 | 第76-77页 |
2 以药入粥相关探讨 | 第77-83页 |
2.1 粥的调养作用 | 第78-79页 |
2.2 粥的治疗作用 | 第79-82页 |
2.3 以药入粥注意事项 | 第82-83页 |
2.4 小结 | 第83页 |
3 关于《老老恒言》粥谱的探讨 | 第83-100页 |
3.1 《老老恒言》粥谱实用意义探讨 | 第83-87页 |
3.2 《老老恒言》粥谱谷物材料的使用分析 | 第87-92页 |
3.3 《老老恒言》粥谱内容与出处内容对比分析 | 第92-100页 |
4 食养相关的原则性内容分析 | 第100-108页 |
4.1 《老老恒言》提倡的食养原则分析 | 第100-102页 |
4.2 古籍文献中食养原则内容分析 | 第102-108页 |
4.3 “食饮以宜”关键在注重细节 | 第108页 |
5 小结 | 第108-110页 |
结语 | 第110-114页 |
1 对食粥养生的整体认识 | 第110-111页 |
1.1 食粥以养阴的理念与实践 | 第110页 |
1.2 以药入粥实际应用的思考 | 第110-111页 |
1.3 食粥养生的可行性思考 | 第111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与价值 | 第111-113页 |
2.1 以数据汇总支持本研究所得结论 | 第111-112页 |
2.2 对曹氏粥谱的养生作用进行总结 | 第112页 |
2.3 对饮食养生的原则内容进行总结 | 第112-113页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附表 | 第118-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个人简历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