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7页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研究概况 | 第10-20页 |
1.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第10-16页 |
1.1 睡眠结构 | 第10页 |
1.2 病因研究 | 第10-11页 |
1.3 治疗 | 第1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0页 |
综述二 中医学对失眠的研究概况 | 第20-30页 |
1. 病因病机 | 第20-21页 |
1.1 感受外邪 | 第20-21页 |
1.2 饮食不节 | 第21页 |
1.3 情志失常 | 第21页 |
1.4 劳逸失调 | 第21页 |
1.5 病后体虚、年迈 | 第21页 |
2. 治疗研究 | 第21-27页 |
2.1 中药治疗 | 第21-24页 |
2.2 针刺治疗 | 第24-25页 |
2.3 灸法治疗 | 第25-26页 |
2.4 耳穴压豆 | 第26页 |
2.5 揿针 | 第26页 |
2.6 中药熏洗 | 第26-27页 |
2.7 推拿 | 第27页 |
2.8 埋线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综述三 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 第30-37页 |
1. 刺络放血疗法的概念 | 第30-31页 |
1.1 刺络放血的定义 | 第30页 |
1.2 刺络放血的原理 | 第30页 |
1.3 刺络放血的治法 | 第30-31页 |
2. 刺络放血疗法的历史沿革 | 第31-32页 |
3. 刺络放血疗法的古今临床应用 | 第32-34页 |
3.1 内科疾病 | 第32-33页 |
3.2 外科疾病 | 第33页 |
3.3 妇科疾病 | 第33页 |
3.4 儿科疾病 | 第33-34页 |
3.5 传染病 | 第34页 |
4. 小结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二部分 刺络放血治疗失眠的现代文献研究 | 第37-52页 |
前言 | 第3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1.1 纳入研究的文献的类型 | 第37页 |
1.2 检索策略 | 第37-38页 |
1.3 文献筛选 | 第38-39页 |
1.4 数据提取保存 | 第39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2. 研究结果 | 第40-52页 |
2.1 刺络放血治疗失眠取穴统计分析 | 第40-45页 |
2.2 刺络放血治疗失眠的辨证分型规律 | 第45-46页 |
2.3 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策略(单用或联合其他治法) | 第46-47页 |
2.4 刺络放血治疗失眠使用工具的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2.5 刺络放血治疗失眠的放血频率 | 第48页 |
2.6 放血取穴数的特点 | 第48-49页 |
2.7 疗程统计 | 第49-50页 |
2.8 放血量的统计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60页 |
1. 常用穴位分析 | 第53-54页 |
2. 选穴部位分析 | 第54页 |
3. 十四经取穴分析 | 第54-55页 |
4. 特定穴分析 | 第55页 |
5. 辨证分型分析 | 第55-57页 |
6. 应用策略分析 | 第57页 |
7. 使用工具分析 | 第57页 |
8. 出血量规律分析 | 第57-58页 |
9. 放血频率及疗程规律分析 | 第58页 |
10.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分析 | 第58-59页 |
11.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