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石油酸的物性及其腐蚀机理 | 第12-14页 |
1.1.1 石油酸的物性简介 | 第12-13页 |
1.1.2 石油酸的危害、腐蚀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2 石油酸组成及分布的鉴定分析方法介绍 | 第14-15页 |
1.3 油品脱酸方法介绍 | 第15-16页 |
1.3.1 碱洗脱酸法 | 第15页 |
1.3.2 加氢脱酸法 | 第15页 |
1.3.3 吸附脱酸法 | 第15-16页 |
1.3.4 溶剂抽提脱酸法 | 第16页 |
1.3.5 氨溶液萃取脱酸法 | 第16页 |
1.3.6 离子液体脱酸法 | 第16页 |
1.4 直馏航煤精制工艺介绍 | 第16-17页 |
1.5 催化酯化脱酸技术及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5.1 催化酯化脱酸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2 催化酯化脱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常一线直馏航煤的物性分析 | 第20-27页 |
2.1 常一线直馏航煤的基本物性 | 第20-22页 |
2.1.1 酸值 | 第20-21页 |
2.1.2 密度 | 第21页 |
2.1.3 粘度 | 第21-22页 |
2.1.4 馏程 | 第22页 |
2.2 常一线直馏航煤中酸性组分的分析鉴定 | 第22-26页 |
2.2.1 使用仪器 | 第22页 |
2.2.2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2-23页 |
2.2.3 分析结果 | 第23-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石油酸模型化合物酯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 第27-39页 |
3.1 石油酸模型化合物酯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 第27-37页 |
3.1.1 C18直链脂肪酸模型化合物的酯化反应式 | 第27页 |
3.1.2 热力学数据的估算 | 第27-33页 |
3.1.3 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 第33-37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常一线直馏航煤酯化脱酸实验所用催化剂、醇的选取 | 第39-45页 |
4.1 催化剂的选取、表征 | 第39-42页 |
4.1.1 催化剂的选取 | 第39页 |
4.1.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9-42页 |
4.2 醇类的选取 | 第42-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常一线直馏航煤的催化酯化脱酸实验研究 | 第45-59页 |
5.1 实验用试剂、原料及仪器 | 第45页 |
5.2 采用搅拌釜反应装置考察反应条件对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45-49页 |
5.2.1 反应温度对酯化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2 反应时间对酯化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47页 |
5.2.3 醇油质量比对酯化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4 剂油质量比对酯化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 采用固定床反应装置进行常一线直馏航煤酯化脱酸的实验研究 | 第49-54页 |
5.3.1 反应温度对常一线直馏航煤酯化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2 重时空速对常一线直馏航煤酯化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3 醇油质量比对常一线直馏航煤酯化脱酸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4 使用固定床反应装置的直馏航煤催化酯化脱酸长周期实验 | 第53-54页 |
5.4 采用反应蒸馏装置进行常一线直馏航煤酯化脱酸的实验研究 | 第54-57页 |
5.4.1 反应蒸馏装置及操作 | 第54-55页 |
5.4.2 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