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威权主义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探析(1952-2011)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四)时间断限 | 第13-14页 |
| 一、民族宗教因素在埃及威权主义形成中的作用 | 第14-22页 |
| (一)部落主义-民族主义-纳赛尔主义 | 第14-16页 |
| (二)民族形态对威权主义的促进作用 | 第16-18页 |
| (三)穆斯林认主独一与神灵崇拜的延伸 | 第18-19页 |
| (四)宗教教主制度对威权主义的影响 | 第19-22页 |
| 二、民族宗教因素对埃及民众接受威权主义的影响 | 第22-29页 |
| (一)法老主义对民众的间接影响 | 第22-23页 |
| (二)部落主义在埃及社会根深蒂固 | 第23-24页 |
| (三)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埃及民族主义 | 第24-27页 |
| (四)伊斯兰教对埃及民众接受威权的影响 | 第27-29页 |
| 三、民族宗教因素对共和国领导采取威权主义的影响 | 第29-39页 |
| (一)三位领导人宗教背景相似程度与差异 | 第29-32页 |
| (二)纳赛尔理论中的威权思想及其执政实践 | 第32-34页 |
| (三)萨达特倡导埃及民族主义完成转型 | 第34-36页 |
| (四)复合民族背景下穆巴拉克的威权体制 | 第36-39页 |
| 四、民族主义转型与宗教世俗化对威权主义的冲击 | 第39-46页 |
| (一)阿拉伯-埃及民族主义转变导致威权弱化 | 第39-41页 |
| (二)宗教世俗化进程冲击威权主义的持续和发展 | 第41-42页 |
| (三)西方民族政党理论使威权主义难以为继 | 第42-44页 |
| (四)埃及威权主义式微与穆巴拉克政权的垮台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后记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