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人体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基于经颅磁刺激对额叶眼动区在颜色和运动的特征注意中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视觉注意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7页
        1.1.1 视觉注意的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视觉注意的神经网络第13-16页
        1.1.3 视觉注意的分类第16-17页
    1.2 额叶眼动区(FEF)在视觉注意中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17-21页
        1.2.1 FEF在大脑皮层的定位第17-18页
        1.2.2 FEF在视觉注意中的作用第18-19页
        1.2.3 FEF作用时间的研究第19-20页
        1.2.4 FEF的神经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第20-21页
    1.3 视觉特征注意中额叶眼动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第21-26页
        1.3.1 传统的研究方法第21-22页
        1.3.2 经颅磁刺激(TMS)的方法介绍第22-24页
        1.3.3 TMS应用在FEF作用时间的研究第24-25页
        1.3.4 TMS应用在FEF神经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第25-26页
    1.4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研究目标第26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6-28页
        1.5.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5.2 文章结构安排第27-28页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8-30页
第二章 基于TMS的实验平台的建立第30-42页
    2.1 基于TMS的同步测量实验平台第30-31页
    2.2 精密导航下的经颅磁刺激系统第31-37页
        2.2.1 经颅磁刺激系统第31-33页
        2.2.2 精密导航定位系统第33-37页
    2.3 眼动信息同步采集系统第37-38页
        2.3.1 眼动仪系统第37页
        2.3.2 眼动仪与视觉任务同步采集的实现第37-38页
    2.4 肌电信号与脑电信号数据的记录与采集系统第38-39页
        2.4.1 肌电信号的记录与采集系统第38页
        2.4.2 脑电信号的记录与采集系统第38-39页
    2.5 TMS与Eprime、EEG放大器之间的同步连接第39-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视觉特征注意中FEF的作用时间的研究第42-54页
    3.1 探究FEF在视觉特征注意中的作用时间的实验设计第42-44页
        3.1.1 受试者第42页
        3.1.2 TMS的刺激参数第42-43页
        3.1.3 实验设计及实验流程第43-44页
    3.2 眼动数据的分析第44-46页
    3.3 行为学数据的分析方法第46-47页
        3.3.1 E-prime中行为学数据的分类第46页
        3.3.2 行为学数据的统计分析第46-47页
    3.4 行为学数据的结果分析第47-51页
        3.4.1 对FEF在视觉特征注意中作用的分析第47-50页
        3.4.2 对FEF在视觉特征注意中作用时间的分析第50-51页
    3.5 讨论第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FEF的神经活动传导的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第54-74页
    4.1 探究FEF在视觉特征注意中的神经传导机制的实验设计第54-56页
        4.1.1 受试者第54页
        4.1.2 TMS的刺激参数第54-55页
        4.1.3 实验设计及实验流程第55-56页
    4.2 眼动数据的分析第56-57页
    4.3 行为学数据的分析第57-58页
        4.3.1 E-prime中行为学数据的分类第57-58页
        4.3.2 行为学数据的分析方法第58页
    4.4 脑电信号数据的预处理第58-60页
        4.4.1 脑电信号的数据分类第58页
        4.4.2 脑电信号预处理的流程第58-59页
        4.4.3 TMS同步脑电信号的预处理流程第59-60页
    4.5 TMS同步脑电信号的伪迹处理第60-70页
        4.5.1 TMS线圈的位置对脑电信号伪迹的影响第60-63页
        4.5.2 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第63-70页
    4.6 脑电信号数据的分析方法第70-72页
        4.6.1 脑电信号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第70-71页
        4.6.2 Pearson相关性分析第71页
        4.6.3 sLORETA的脑皮层源定位分析第71-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视觉特征注意中FEF的神经传导的结果分析第74-90页
    5.1 FEF神经活动传导的行为结果分析第74-76页
    5.2 FEF神经活动传导的脑电信号结果分析第76-82页
        5.2.1 TMS对导联信号的叠加效应第76-78页
        5.2.2 Pearson相关分析第78-79页
        5.2.3 脑地形图结果分析第79-80页
        5.2.4 sLORETA的脑皮层源定位分析第80-82页
        5.2.5 小结第82页
    5.3 FEF在颜色和运动任务中的神经活动传递的差异性第82-88页
        5.3.1 TMS同步脑电信号的导联分析第82-83页
        5.3.2 Pearson相关分析第83-84页
        5.3.3 脑地形图结果分析第84-85页
        5.3.4 sLORETA的脑皮层源定位分析第85-88页
    5.4 讨论第88-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4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90-91页
    6.2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91-92页
    6.3 工作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本文缩略词说明第102-104页
发表的科研论文第104-106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通量测序法研究组蛋白H2A变体及H3K79me3修饰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的表观遗传变化
下一篇:SOCS3基因沉默调控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在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