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低照度图像的增强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图像增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图像增强基本算法与评价方法第15-25页
    2.1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15-16页
        2.1.1 主观评价第15页
        2.1.2 客观评价第15-16页
    2.2 经典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第16-24页
        2.2.1 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及其效果仿真第17-18页
        2.2.2 同态滤波算法及其效果仿真第18-19页
        2.2.3 小波变换算法及其效果仿真第19-21页
        2.2.4 Retinex算法及其效果仿真第21-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基于去雾技术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第25-39页
    3.1 低照度图像与雾天图像的关系第25页
    3.2 大气散射模型第25-28页
        3.2.1 衰减模型第26-27页
        3.2.2 大气光模型第27-28页
        3.2.3 雾天图像成像模型第28页
    3.3 暗原色先验理论第28-30页
    3.4 改进的暗原色先验与直方图均衡化融合算法第30-34页
        3.4.1 改进的透射率细化第31-33页
        3.4.2 改进的大气光值估计第33-34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3.5.1 实验结果主观分析第35-37页
        3.5.2 实验结果客观分析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基于同态滤波及多尺度Retinex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第39-52页
    4.1 颜色空间第39-42页
        4.1.1 RGB颜色空间第39-40页
        4.1.2 HSV颜色空间第40-41页
        4.1.3 颜色空间模式转换第41-42页
    4.2 改进的同态滤波算法第42-45页
    4.3 改进多尺度Retinex算法第45-47页
        4.3.1 Gamma校正第45-46页
        4.3.2 Sigmoid函数第46页
        4.3.3 饱和度自适应非线性增强第46页
        4.3.4 基于同态滤波及MSR改进算法流程第46-47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4.4.1 实验结果主观分析第48-50页
        4.4.2 实验结果客观分析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消隐点的立体视觉标定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LBP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