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s | 第7-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8页 |
1.1 引言 | 第17-19页 |
1.2 生物活性玻璃概论 | 第19-21页 |
1.2.1 生物活性玻璃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1.2.2 生物活性玻璃的骨诱导性 | 第20-21页 |
1.3 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成血管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生物活性玻璃本身促血管作用 | 第21-22页 |
1.3.2 生物活性玻璃溶出离子的促血管作用 | 第22-23页 |
1.3.3 生物活性玻璃装载药物促进血管生成 | 第23-24页 |
1.4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制备的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1.4.1 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 | 第25-26页 |
1.4.2 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支架 | 第26-28页 |
1.4.3 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支架 | 第28-30页 |
1.5 骨量增加的研究进展 | 第30-35页 |
1.5.1 骨量增加的手术方法 | 第30页 |
1.5.2 骨移植实现骨量增加 | 第30-33页 |
1.5.3 生物材料植入实现骨量增加 | 第33-34页 |
1.5.4 其他类型材料 | 第34-35页 |
1.6 巨噬细胞相关骨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 第35-40页 |
1.6.1 巨噬细胞不同时期的表型和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1.6.2 巨噬细胞极化对骨生成的影响 | 第36-37页 |
1.6.3 巨噬细胞极化对成血管的影响 | 第37页 |
1.6.4 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方法 | 第37-40页 |
1.6.5 巨噬细胞免疫调节的评价方法 | 第40页 |
1.7 锶对成骨相关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40-44页 |
1.7.1 锶掺杂对BG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1.7.2 锶促进成骨 | 第42-43页 |
1.7.3 锶抑制破骨 | 第43-44页 |
1.7.4 锶促进血管生成 | 第44页 |
1.7.5 锶相关免疫调节 | 第44页 |
1.8 课题设计与创新 | 第44-48页 |
1.8.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4-45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45-46页 |
1.8.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46页 |
1.8.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46-48页 |
第二章 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的增强处理及性能研究 | 第48-67页 |
2.1 引言 | 第48-49页 |
2.2 实验与方法 | 第49-55页 |
2.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49-5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50-52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2.2.3.1 生物活性玻璃微球(BGM)的制备 | 第52页 |
2.2.3.2 自交联BGM多孔支架制备 | 第52-53页 |
2.2.3.3 自交联BGM多孔支架的结构和形貌观测 | 第53-54页 |
2.2.3.4 细胞的培养 | 第54页 |
2.2.3.5 细胞在支架表面的粘附 | 第54页 |
2.2.3.6 细胞在支架表面的增殖 | 第54-55页 |
2.2.3.7 自交联多孔支架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 | 第55页 |
2.2.3.8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5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6页 |
2.3.1 BGM理化性能表征 | 第55-56页 |
2.3.2 BGM自交联多孔支架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分析 | 第56-59页 |
2.3.3 自交联多孔支架的孔隙率和机械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2.3.4 BGM自交联多孔支架的体外矿化及离子溶出性能 | 第60-63页 |
2.3.5 细胞在自交联多孔支架表面的粘附和增殖 | 第63-65页 |
2.3.6 自交联多孔支架的成骨分化作用分析 | 第65-6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章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用于骨量增加及其机理研究 | 第67-93页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3.2 实验与方法 | 第68-77页 |
3.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68-7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0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70-77页 |
3.2.3.1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BGS)的制备和理化性能分析 | 第70-71页 |
3.2.3.2 检测细胞在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BGS)表面的粘附 | 第71页 |
3.2.3.3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骨量增加的体内评价 | 第71-72页 |
3.2.3.4 在BG环境中炎症状态对MC3T3-E1迁移和分化的影响 | 第72-76页 |
3.2.3.5 在BG环境中抑炎状态对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 | 第76-77页 |
3.2.3.6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7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7-92页 |
3.3.1 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77-79页 |
3.3.2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的皮质骨外成骨效果评价 | 第79-83页 |
3.3.3 巨噬细胞在促炎状态下对成骨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83-86页 |
3.3.4 巨噬细胞在促炎状态下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86-87页 |
3.3.5 巨噬细胞在抑炎状态下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87-90页 |
3.3.6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骨量增加的机理探究 | 第90-9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锶掺杂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植入早期成血管的研究 | 第93-119页 |
4.1 引言 | 第93-94页 |
4.2 实验与方法 | 第94-101页 |
4.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94-95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95-96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96-101页 |
4.2.3.1 锶掺杂生物活性玻璃微球(SrBGM)的制备及表征 | 第96页 |
4.2.3.2 明胶/生物活性玻璃微球复合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 第96页 |
4.2.3.3 细胞培养和制备材料浸提液 | 第96-97页 |
4.2.3.4 玻璃浸提液的直接体外促血管作用 | 第97-98页 |
4.2.3.5 检测玻璃浸提液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 第98-100页 |
4.2.3.6 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s体外成血管的作用评价 | 第100页 |
4.2.3.7 体内实验评价Sr掺杂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成血管的作用 | 第100页 |
4.2.3.8 Sr掺杂生物活性玻璃对体内急性炎症反应阶段炎症状态影响 | 第100-101页 |
4.2.3.9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10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8页 |
4.3.1 BGM与SrBGM粉体的表征 | 第101-102页 |
4.3.2 BGM与SrBGM复合支架的的表征 | 第102-103页 |
4.3.3 SrBGM的体外成血管评价 | 第103-105页 |
4.3.4 SrBGM对RAW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4.3.5 SrBGM刺激RAW后体外促进成血管潜能 | 第107-108页 |
4.3.6 RAW条件培养基促进体外成血管的性能 | 第108-109页 |
4.3.7 SrBGM复合支架植入早期成血管性能的体内评价 | 第109-113页 |
4.3.8 SrBGM促进植入早期成血管的机理分析 | 第113-114页 |
4.3.9 SrBGM复合支架体内骨增加效果 | 第114-11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用于骨量增加的转化医学初探 | 第119-130页 |
5.1 引言 | 第119页 |
5.2 实验与方法 | 第119-122页 |
5.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119-120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20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120-122页 |
5.2.3.1 支架下种植体(SDIS)的制备及表征 | 第120-121页 |
5.2.3.2 支架下种植体的手术植入及义齿修复效果评价 | 第121-122页 |
5.2.3.3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12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8页 |
5.3.1 支架下种植体的表征 | 第122-123页 |
5.3.2 支架下种植体义齿成骨性能分析 | 第123-127页 |
5.3.3 支架下种植体义齿修复效果评价 | 第127-12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结论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5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7-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附件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