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小结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税收风险的概念 | 第17页 |
2.2 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17-18页 |
2.3 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 | 第18-20页 |
第3章 “营改增”后的税收风险概述 | 第20-32页 |
3.1 “营改增”后国税部门面临的税收工作形势和现状 | 第20-23页 |
3.1.1 经济结构调整 | 第20页 |
3.1.2 改革全面推进 | 第20-21页 |
3.1.3 人力矛盾突出 | 第21-22页 |
3.1.4 税收现代化程度不高 | 第22-23页 |
3.1.5 社会管理转型 | 第23页 |
3.2 “营改增”后国税部门面临的各类风险 | 第23-29页 |
3.2.1 征管风险 | 第23-25页 |
3.2.2 服务风险 | 第25-26页 |
3.2.3 执法风险 | 第26-27页 |
3.2.4 廉政风险 | 第27-28页 |
3.2.5 舆情风险 | 第28-29页 |
3.3 “营改增”后税收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29-32页 |
3.3.1 人员队伍因素 | 第29页 |
3.3.2 法律制度因素 | 第29页 |
3.3.3 内部机制因素 | 第29-30页 |
3.3.4 外部环境因素 | 第30-32页 |
第4章 其他国家的税收风险管理方式及其经验借鉴 | 第32-35页 |
4.1 设置专业机构进行税收风险监控 | 第32页 |
4.2 提高税收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 | 第32-33页 |
4.3 提高税源管理专业化程度 | 第33页 |
4.4 以纳税评估体系化改进税收风险管理 | 第33-35页 |
第5章 完善“营改增”后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5-44页 |
5.1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 第35-37页 |
5.1.1 开启税源管理“大数据”模式 | 第35-36页 |
5.1.2 加快推进国地税工作融合 | 第36-37页 |
5.2 增强履职专业程度 | 第37-40页 |
5.2.1 推动机构职能专业化 | 第37-38页 |
5.2.2 加大稽查打击力度 | 第38-39页 |
5.2.3 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 第39-40页 |
5.3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 第40-44页 |
5.3.1 构建“三险同防”监督机制 | 第40-42页 |
5.3.2 建立完善违法举报机制 | 第42-43页 |
5.3.3 加强纪律管控机制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