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消化系及腹部疾病论文

多重媒介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在胃肠道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6页
    第一节 感染性腹泻和胃肠道病原体第11-18页
        1.1 感染性腹泻概述第11页
        1.2 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第11-12页
        1.3 感染性腹泻发病机制第12-13页
        1.4 感染性腹泻抗菌药物治疗第13-18页
    第二节 胃肠道病原体常用诊断技术第18-20页
        2.1 分离培养法第18页
        2.2 电镜法第18页
        2.3 免疫学检测技术第18-19页
        2.4 TOF MS技术第19页
        2.5 PCR检测技术第19-20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0-26页
        3.1 多重媒介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原理第20-21页
        3.2 胃肠道病原体靶标基因的选择第21-2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5页
    第一节 仪器与试剂第26页
        1.1 仪器第26页
        1.2 试剂第26页
    第二节 多重媒介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在胃肠道病原体诊断中的体系建立第26-35页
        2.1 质粒标准品的构建第26-27页
        2.2 引物和探针设计第27-28页
        2.3 单重检测体系的建立第28-29页
        2.4 多重检测体系的建立第29-32页
        2.5 分析灵敏度考察第32页
        2.6 特异性考察第32-33页
        2.7 重复性考察第33页
        2.8 混合感染识别能力考察第33页
        2.9 临床评价第33-3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5-56页
    第一节 一管五色检测体系的设计第35-38页
    第二节 单重检测体系的建立第38-39页
    第三节 多重检测体系的建立第39-42页
    第四节 多重媒介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在胃肠道病原体诊断中的性能考察第42-56页
        4.1 分析灵敏度考察第42-44页
        4.2 特异性考察第44-45页
        4.3 重复性考察第45-47页
        4.4 混合感染识别能力考察第47-48页
        4.5 临床标本评价第48-53页
        4.6 讨论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67页
附表第67-68页
英文缩写索引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XRα配体K-80003及其衍生物抗肝纤维化及抗炎作用研究
下一篇:口服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性肠道菌群标志菌株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