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视野下的Q学院学生管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2、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3、归纳分析法 | 第14-15页 |
一、Q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概述 | 第15-19页 |
(一) 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就业创业指导 | 第15页 |
2、心理健康教育 | 第15-16页 |
3、学生资助 | 第16页 |
4、学生社区管理 | 第16页 |
5、体育文化艺术活动 | 第16-17页 |
6、其他事务 | 第17页 |
(二) 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目标 | 第17-19页 |
1、特点 | 第17-18页 |
(1) 专业性 | 第17页 |
(2) 关联性 | 第17页 |
(3) 时效性 | 第17-18页 |
(4) 实践性 | 第18页 |
2、目标 | 第18-19页 |
(1) 培养政治合格的大学生 | 第18页 |
(2) 培养身心双健的大学生 | 第18页 |
(3) 培养文化素质高的大学生 | 第18-19页 |
二、Q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 第19-27页 |
(一) 工作制度分析 | 第19-21页 |
1、学生管理制度 | 第19页 |
2、校院两级管理制度 | 第19-20页 |
3、目标管理制度 | 第20-21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 第21-27页 |
1、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 第21-22页 |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 第22-23页 |
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23-27页 |
三、Q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7-32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1、制度建设的规范性不够 | 第27页 |
2、忽略了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 第27-28页 |
3、对社会环境的重视度不足 | 第28-29页 |
(1) 数字化校园建设滞后 | 第28页 |
(2) 学校与社会联系缺失 | 第28-29页 |
4、学生工作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 第29页 |
(二) 成因分析 | 第29-32页 |
1、社会期望与学校能力失调 | 第29-30页 |
2、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失衡 | 第30页 |
3、学校发展与学生需求的矛盾 | 第30-32页 |
四、Q学院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32-43页 |
(一) 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校园 | 第32-35页 |
1、规范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过程 | 第32-33页 |
2、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的评价及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3、重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 | 第34-35页 |
(二) 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 第35-38页 |
1、搭建学生工作平台 | 第35页 |
2、培育文明校园文化 | 第35-36页 |
3、倾注人文主义关怀 | 第36-37页 |
4、提升学工队伍能力 | 第37-38页 |
(三) 建立对话机制 | 第38-40页 |
1、构建学校与社会的对话机制 | 第38-39页 |
2、建立学校与学生的对话机制 | 第39-40页 |
(四) 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 第40-43页 |
1、发挥学生党团的组织优势 | 第40-41页 |
2、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 第41-42页 |
3、提升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 第42页 |
4、健全学生的自律约束机制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