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公益活动参与现状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7页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理论意义第10页
            (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 参与动机研究第11-12页
            (2) 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第12页
            (3) 参与类型研究第12-13页
            (4) 大学生公益活动存在的问题研究第13-14页
            (5) 大学生公益活动相关对策研究第14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6-17页
        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1) 研究思路第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7页
            (1) 研究难点第17页
            (2) 研究创新之处第17页
一、大学生公益活动概述及理论依据第17-23页
    (一) 大学生公益活动概述第17-22页
        1. 大学生公益活动相关概念第17-18页
            (1) 公益第17-18页
            (2) 公益活动第18页
        2. 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基本特征第18-20页
            (1) 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公益性第18页
            (2) 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服务性第18-19页
            (3) 大学生公益活动的自愿性第19页
            (4) 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开放性第19-20页
        3.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第20-22页
            (1)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个人意义第20-21页
                ①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第20页
                ②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20-21页
                ③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21页
            (2)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意义第21-22页
                ①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第21-22页
                ② 有利于公益精神的弘扬和公益理念的传播第22页
    (二) 理论依据第22-23页
        1. 社会资本理论第22-23页
        2. 综合激励型理论第23页
        3. 治理理论第23页
二、大学生公益活动参与现状第23-33页
    (一) 研究过程第23-25页
        1. 问卷构成第23-24页
        2. 样本选择及调查实施第24-25页
    (二) 云南大学在校生公益活动参与现状第25-33页
        1. 对公益组织或社团有一定了解,首次参与集中在低年级第25-27页
        2. 参与动机呈现多样化第27页
        3. 参与比例高、种类丰富第27-30页
        4. 对公益活动参与的评价中肯,看法呈积极态度第30-32页
        5. 参与公益活动目标清晰,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第32-33页
三、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3-51页
    (一)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存在的问题第33-46页
        1. 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关注和了解不够第33-35页
        2. 参与频率低,参与意识不够强第35-37页
        3. 公益意志薄弱,参与时间少第37-40页
        4. 宣传力度不够,信息来源及参与渠道狭窄第40-41页
        5. 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第41-46页
    (二) 大学生公益活动存在的问题归因第46-51页
        1. 大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公益素养第46-47页
        2. 家庭缺乏对大学生公益理念的引导和灌输第47-48页
        3. 学校对大学生公益活动不够重视第48-49页
        4. 社会大背景对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影响第49-51页
        5. 政府对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投入力度不足第51页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第51-57页
    (一) 结论第51-52页
    (二) 对策建议第52-57页
        1.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公益活动的重视程度第52-54页
        2. 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公益活动提供积极影响第54-55页
        3. 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投入力度第55页
        4. 大学生加强对自身公益素养的培养第55-56页
        5. 发挥家庭对大学生的德育功能第56-57页
附录第57-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工类“985”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研究--基于培养目标文本的分析
下一篇:公共服务视野下的Q学院学生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