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史融入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7页
        (一)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三角函数第12-13页
        (二)高一年级三角函数教学现状第13-14页
        (三)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第14-15页
        (四)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第15-16页
        (五)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第16-17页
    二、研究问题第17页
    三、研究意义第17-18页
    四、研究过程及思路第18-20页
        (一)研究框架第19页
        (二)研究对象第19页
        (三)研究方法第19-20页
        (四)研究范围与限制第20页
    五、核心概念界定第20-21页
        (一)数学史第20页
        (二)教学设计第20-21页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综述第21-34页
    一、理论基础第21-24页
        (一)历史发生原理第21-23页
        (二)有指导的再创造思想第23-24页
        (三)认知学习理论第24页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4页
    二、研究综述第24-33页
        (一)三角学及三角函数发展历史文献综述第24-25页
        (二)三角函数教与学的文献综述第25-26页
        (三)基于数学史视角的教学设计第26-33页
    三、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三角函数教学内容及发展历史第34-44页
    一、高中阶段三角函数教学内容第34-36页
    二、三角学与三角函数发展史第36-39页
        (一)三角学的起源第36-37页
        (二)三角学的发展第37-38页
        (三)三角学的独立第38-39页
    三、三角函数高中教学相关史料第39-44页
        (一)弧度制的由来第39页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39-40页
        (三)两角和差公式的证明第40-42页
        (四)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42-44页
第四章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现状调查第44-50页
    一、课堂观察记录第44-45页
    二、课后调查问卷结果第45-48页
        (一)问卷设置第45-46页
        (二)问卷结果统计第46-48页
    三、“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现状分析第48-50页
        (一)知识方面对公式的“几何法”证明不熟悉第48-49页
        (二)过程方面对公式的推导行为上不够重视第49页
        (三)情感方面课堂活跃性不高,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第49-50页
第五章 基于数学史进行的教学设计相关研究第50-56页
    一、对三角函数数学史的处理第50-52页
        (一)数学史料的选取原则第50页
        (二)数学史融入三角函数教学的方式第50-52页
    二、数学史融入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过程第52-56页
        (一)明确教学内容第53页
        (二)了解学生学情第53-54页
        (三)明确教学目标第54页
        (四)确定重、难点第54页
        (五)设计教学方案第54-56页
第六章 教学实施及结果分析第56-72页
    一、教学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第56页
    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第56-59页
        (一)教学目标第56-57页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57页
        (三)学情及教学现状分析第57页
        (四)数学史融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策略第57-58页
        (五)“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片断设计第58-59页
    三、“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堂实录第59-62页
        (一)课堂实录第59-62页
        (二)课件展示第62页
    四、教学实践结果分析第62-72页
        (一)突破教学难点,提供思维生长点第70-71页
        (二)提高学习兴趣,领悟数学文化价值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附录1第77-80页
附录2第80-83页
附录3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基本不等式教与学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基于数学抽象素养的高中函数的概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