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1 镉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5-17页 |
1.1.1 镉胁迫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 第15-16页 |
1.1.2 镉胁迫对植物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16页 |
1.1.3 镉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6页 |
1.1.4 镉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 植物抵御镉胁迫的机制 | 第17-19页 |
1.2.1 细胞壁的沉积、螫合及细胞器隔离作用 | 第17-18页 |
1.2.2 外排与超积累机制 | 第18页 |
1.2.3 活性氧清除系统 | 第18页 |
1.2.4 渗透调节物和根系分泌物的保护作用 | 第18-19页 |
1.3 独脚金内酯 | 第19-23页 |
1.3.1 独脚金内酯的发现及结构 | 第19页 |
1.3.2 独脚金内酯的生理作用 | 第19-23页 |
1.3.2.1 独脚金内酯与根际生物 | 第19-20页 |
1.3.2.2 独脚金内酯调控植物株型和分枝 | 第20-21页 |
1.3.2.3 独脚金内酯与生物胁迫 | 第21-22页 |
1.3.2.4 独脚金内酯与营养胁迫 | 第22-23页 |
1.3.2.5 独脚金内酯与干旱胁迫、盐胁迫 | 第23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5-3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2.1.1 幼苗培养及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2.1.2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1.2.1 生长性状考察 | 第26页 |
2.1.2.2 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1.2.3 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测定 | 第26-27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2.2.1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2.2.2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镉吸收及积累的影响 | 第27-29页 |
2.2.3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2页 |
2.3 讨论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镐胁迫大麦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35-52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3.1.1 幼苗培养及试验设计 | 第35页 |
3.1.2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5-38页 |
3.1.2.1 H_2O_2及MDA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3.1.2.2 NO含量及NOS活性测定 | 第35页 |
3.1.2.3 AsA、DHA含量及AsA/DHA比值测定 | 第35-36页 |
3.1.2.4 GSH、GSSG含量及GSH/GSSG比值的测定 | 第36页 |
3.1.2.5 抗氧化酶(APX、GPX、GR、DHAR、MDHAR、CAT、POD、SOD)的活性测定 | 第36-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8页 |
3.2.1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MDA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2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3.2.3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AsA、DHA含量及AsA/DHA比值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GSH、GSSH含量及GSH/GSSH比值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5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3.2.5.1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抗AsA-GSH循环中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5.2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CAT、POD、SOD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3.2.5.3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镉胁迫下大麦幼苗GPX及GR活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 讨论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