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页 |
1 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9-13页 |
1.1 植物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1.1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1.2 山西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3 吕梁山地区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 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中国植物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山西植物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2.3 吕梁山地区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 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资源及现状 | 第13-17页 |
2.1 地理概况 | 第13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3-14页 |
2.3 气候条件 | 第14页 |
2.4 土壤条件 | 第14页 |
2.5 水文特征 | 第14页 |
2.6 植被概况 | 第14-15页 |
2.7 湿地资源 | 第15-17页 |
2.7.1 河流湿地 | 第16页 |
2.7.2 沼泽湿地 | 第16-17页 |
2.7.3 人工湿地 | 第17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3.1.1 植物数量分析 | 第17页 |
3.1.2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第17页 |
3.1.3 植物群落进行分类与排序 | 第1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3.2.1 建立种子植物数据库 | 第17-18页 |
3.2.2 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 第18-19页 |
3.2.3 样地及样方调查 | 第19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3.3.1 种子植物分类系统和区系分析 | 第19页 |
3.3.2 生活型分析 | 第19页 |
3.3.3 指数计算 | 第19-20页 |
3.3.4 软件运算 | 第20页 |
4 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概况 | 第20-23页 |
4.1 蕨类植物组成 | 第20-21页 |
4.2 种子植物组成 | 第21-22页 |
4.3 湿地植物组成 | 第22-23页 |
5 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科的地理区系分析 | 第23-32页 |
5.1 种子植物科的地理区系分析 | 第23-27页 |
5.1.1 按科含属的数量排序 | 第23-24页 |
5.1.2 按科含种的数量排序 | 第24-26页 |
5.1.3 种子植物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5.2 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区系分析 | 第27-30页 |
5.2.1 优势属的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5.2.2 种子植物属的大小分析 | 第27-28页 |
5.2.3 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 第28-30页 |
5.3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 第30-31页 |
5.4 种子植物生活型的统计与分析 | 第31-32页 |
6 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 第32-36页 |
6.1 植物群落TWINSPAN分类 | 第32-35页 |
6.2 植物群落DCA排序 | 第35页 |
6.3 物种DCA排序 | 第35-36页 |
7 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7.1 旅游项目开发 | 第36-37页 |
7.2 农业活动 | 第37页 |
7.3 河道采砂 | 第37-38页 |
7.4 水源污染 | 第38页 |
7.5 生物威胁 | 第38-39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8.1 结论 | 第39-40页 |
8.2 讨论 | 第40-43页 |
8.2.1 种类组成 | 第40页 |
8.2.2 区系组成 | 第40-41页 |
8.2.3 植物群落分类 | 第41页 |
8.2.4 关于DCA排序结果的环境解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Abstract | 第47-48页 |
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 | 第49-57页 |
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植物名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