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成人依恋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5页
        1.1.1 手机成瘾的研究第10-12页
        1.1.2 成人依恋的研究第12-13页
        1.1.3 心理弹性的研究第13-14页
        1.1.4 关于成人依恋、心理弹性、手机成瘾三者关系的研究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现实意义第15-17页
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17-19页
    2.1 问题提出第17-18页
    2.2 研究假设与研究内容第18-19页
        2.2.1 研究假设第18页
        2.2.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9-22页
    3.1 被试第19页
    3.2 研究工具第19-20页
        3.2.1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第19页
        3.2.2 亲密关系经历问卷第19-20页
        3.2.3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第20页
    3.3 研究方法第20-22页
        3.3.1 问卷调查法第20页
        3.3.2 统计学方法第20-22页
4 研究结果第22-35页
    4.1 手机成瘾、成人依恋、心理弹性的总体状况及差异第22-25页
        4.1.1 手机成瘾总体状况及其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22-23页
        4.1.2 心理弹性总体状况及其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23-25页
        4.1.3 成人依恋总体状况及其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25页
    4.2 成人依恋、心理弹性、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第25-27页
        4.2.1 成人依恋与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第25-26页
        4.2.2 心理弹性与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第26页
        4.2.3 成人依恋与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第26-27页
    4.3 成人依恋、心理弹性、手机成瘾的回归分析第27-31页
        4.3.1 成人依恋对手机成瘾的回归分析第27-28页
        4.3.2 心理弹性对手机成瘾的回归分析第28-30页
        4.3.3 成人依恋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第30-31页
    4.4 心理弹性在成人依恋与手机成瘾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分析第31-32页
    4.5 成人依恋、心理弹性、手机成瘾的预测模型第32-35页
5 讨论与分析第35-41页
    5.1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总体状况第35页
    5.2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第35-36页
        5.2.1 大学生手机成瘾在性别上的差异第35页
        5.2.2 大学生手机成瘾在专业上的差异第35-36页
        5.2.3 大学生手机成瘾在是否谈恋爱上的差异第36页
    5.3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人口学差异第36-37页
        5.3.1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上的差异第36-37页
        5.3.2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第37页
        5.3.3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第37页
    5.4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人口学差异第37-38页
        5.4.1 大学生成人依恋在性别上的差异第37-38页
        5.4.2 大学生成人依恋在是否谈恋爱上的差异第38页
    5.5 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手机成瘾的关系分析第38-41页
        5.5.1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分析第38-39页
        5.5.2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分析第39页
        5.5.3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分析第39-40页
        5.5.4 成人依恋、心理弹性、手机成瘾的关系分析第40-41页
6 总结第41-43页
    6.1 结论第41页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文献综述第46-53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4-55页
附录第55-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元忭及其诗歌研究
下一篇:李廌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