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域下俄罗斯青年俚语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Аннотация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0.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0.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模因论与语言模因学理 | 第17-28页 |
1.1 模因论概述 | 第17-21页 |
1.1.1 模因论基本思想 | 第17-19页 |
1.1.2 模因与基因异同 | 第19-20页 |
1.1.3 模因与语言 | 第20-21页 |
1.2 语言模因概述 | 第21-26页 |
1.2.1 语言模因定义与识别 | 第21-22页 |
1.2.2 形成条件和传播渠道 | 第22-24页 |
1.2.3 传播方式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俄罗斯青年俚语 | 第28-38页 |
2.1 俄罗斯青年俚语概述 | 第28-35页 |
2.1.1 分类和构成 | 第28-33页 |
2.1.2 特点和功能 | 第33-35页 |
2.2 俄罗斯青年俚语和模因的关系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俄罗斯青年俚语形成的模因驱动 | 第38-46页 |
3.1 俄罗斯青年俚语模因特点 | 第38-40页 |
3.1.1 长寿性 | 第38-39页 |
3.1.2 多产性 | 第39-40页 |
3.1.3 复制忠实性 | 第40页 |
3.2 俄罗斯青年俚语语言模因形成条件 | 第40-45页 |
3.2.1 内部条件 | 第40-41页 |
3.2.2 外部条件 | 第41-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俄罗斯青年俚语语言模因的传播 | 第46-53页 |
4.1 传播渠道 | 第46-47页 |
4.1.1 教育教学和知识传播 | 第46页 |
4.1.2 语言自身的运用 | 第46-47页 |
4.1.3 信息交际和交流 | 第47页 |
4.2 传播方式 | 第47-52页 |
4.2.1 基因型传播 | 第48-50页 |
4.2.2 表现型传播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