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文献综述与实务回顾 | 第11-18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中职生的“逆况”分析 | 第27-46页 |
2.1 中职生的抗逆力现状 | 第27-34页 |
2.2 中职生的逆境情况 | 第34-44页 |
2.3 中职生的“逆况”实质 | 第44-46页 |
3.中职生抗逆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 | 第46-67页 |
3.1 准备阶段之“认识逆境,体会抗逆力” | 第49-53页 |
3.2 基础阶段之“发掘Iam,激发内在优势” | 第53-57页 |
3.3 中坚阶段之“优化Ihave,善用外部支持” | 第57-61页 |
3.4 升华阶段之“展现Ican,释放自身能量” | 第61-67页 |
4.中职生抗逆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效果 | 第67-82页 |
4.1 中职生抗逆力提升效果的检验与确认 | 第67-74页 |
4.2 中职生对于服务的满意度 | 第74-77页 |
4.3 中职生抗逆力提升效果的再评估 | 第77-82页 |
5.结论与讨论 | 第82-8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2-84页 |
5.2 研究反思 | 第84-86页 |
5.3 研究讨论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一:中职生需求状况调查问卷(有删减) | 第91-101页 |
附录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 第101-103页 |
附录三:中职生逆境情况访谈提纲 | 第103-104页 |
附录四:青少年抗逆力调查问卷 | 第104-106页 |
附录五:社工课堂导学案(以第六次服务为例) | 第106-108页 |
附录六:社会工作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