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peck公式及其相关修正公式的统计分析回归法 | 第13-15页 |
1.2.2 解析法 | 第15-16页 |
1.2.3 数值、模拟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及研究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1.3.3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应力扩散-分层固结”模型 | 第20-38页 |
2.1 “应力扩散-分层固结”模型的提出 | 第20页 |
2.2 “应力扩散-分层固结”模型的假定工况 | 第20-21页 |
2.3 “应力扩散-分层固结”模型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1-37页 |
2.3.1 应力扩散理论的基本假定 | 第21页 |
2.3.2 应力扩散理论的基本思路 | 第21-33页 |
2.3.3 一维固结理论的引入 | 第33-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新疆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实例 | 第38-58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8-42页 |
3.1.1 工程地质 | 第39-41页 |
3.1.2 水文地质 | 第41页 |
3.1.3 不良地质作用 | 第41-42页 |
3.2 盾构施工 | 第42-46页 |
3.2.1 盾构设备与性能参数 | 第42-43页 |
3.2.2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 | 第43-46页 |
3.3 监控量测 | 第46-56页 |
3.3.1 测点的分类 | 第47-49页 |
3.3.2 目标监测区段及区段内目标测点的选取 | 第49-50页 |
3.3.3 目标测点的监测数据分析 | 第50-56页 |
3.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基于二-新区间盾构隧道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 第58-68页 |
4.1 本实例数值模拟的相关运算流程 | 第58-60页 |
4.2 本实例数值模拟的相关分析图例 | 第60-61页 |
4.3 二-新区间隧道模拟运算结果及分析 | 第61-65页 |
4.4 小结 | 第65-68页 |
第5章 “应力扩散-分层沉降”理论计算、现场实测据、模拟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68-78页 |
5.1 应力扩散—分层沉降理论计算 | 第68-75页 |
5.1.1 盾头推顶力阶段土体的竖向变形 | 第69-72页 |
5.1.2 裸洞开挖阶段土体的沉降变形 | 第72-73页 |
5.1.3 管片拼装阶段土体的沉降变形 | 第73页 |
5.1.4 注浆阶段土体的沉降变形 | 第73-75页 |
5.2 理论计算、实测数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5.2.1 隆起阶段对比 | 第75-76页 |
5.2.2 沉降阶段对比 | 第76-77页 |
5.3 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6.1 本文的主要成果与意义 | 第78-79页 |
6.2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