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琛及其诗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由、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黄文琛其人 | 第17-38页 |
第一节 黄文琛家世履历考 | 第17-27页 |
一、黄宗羲后人 | 第17-18页 |
二、黄文琛家世 | 第18-22页 |
三、黄文琛履历 | 第22-27页 |
第二节 、黄文琛的思想个性 | 第27-32页 |
一、积极入仕,济时救国 | 第27-30页 |
二、性格强敏,刚正不阿 | 第30-32页 |
第三节 黄文琛的交友 | 第32-38页 |
一 武汉朋友圈 | 第32-33页 |
二 京师朋友圈 | 第33-35页 |
三 湖南朋友圈 | 第35-38页 |
第二章 黄文琛的诗歌主张 | 第38-47页 |
第一节 诗歌的态度、理论和创作 | 第38-45页 |
一、实学济世,余事文章 | 第38-39页 |
二、真我性情,纪史纪实 | 第39-41页 |
三、虚怀多师,自成一派 | 第41-45页 |
第二节 诗歌主张的成因 | 第45-47页 |
一、社会环境影响 | 第45页 |
二、黄宗羲家学传承 | 第45-46页 |
三、个人性格因素 | 第46-47页 |
第三章 黄文琛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 第47-76页 |
第一节 咏物言志 | 第47-53页 |
一、草木篇 | 第47-50页 |
二、鸟兽篇 | 第50-52页 |
三、自然现象类 | 第52-53页 |
第二节 个人经历 | 第53-67页 |
一、类日记诗 | 第53-58页 |
二、纪游诗 | 第58-61页 |
三、时事诗 | 第61-67页 |
第三节 思念亲友 | 第67-76页 |
一、酬和往来 | 第67-69页 |
二、送别友人 | 第69-70页 |
三、题书画 | 第70-72页 |
四、思乡怀人 | 第72-76页 |
第四章 黄文琛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76-84页 |
第一节 长篇长句,浩浩落落 | 第76-80页 |
一、以序代题 | 第76-77页 |
二、组诗创作 | 第77-80页 |
第二节 以史为诗,以诗补史 | 第80-84页 |
一、毕陈于诗 | 第81-83页 |
二、秉笔直书 | 第83-84页 |
结语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127页 |
一、黄文琛年谱 | 第90-126页 |
二、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