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浊升清颗粒对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文献研究 | 第12-21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一、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概念 | 第12页 |
二、术后疲劳综合征病因研究 | 第12-13页 |
三、术后疲劳综合征的表现及评估方法 | 第13-16页 |
四、POFS的临床防治及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传统医学对POFS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一、POFS中医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 第17页 |
二、中医药对术后疲劳的治疗 | 第17-18页 |
三、不足 | 第18页 |
第三节 降浊升清法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第四节 POFS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19-20页 |
一、肝切除实验模型 | 第19-20页 |
二、中段小肠切除实验模型 | 第20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POFS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一、实验动物 | 第21页 |
二、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1页 |
三、动物分组 | 第21-22页 |
四、模型制备 | 第22页 |
五、给药方法 | 第22页 |
六、指标测定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第四节 结果 | 第23-25页 |
一、体质量 | 第23页 |
二、肛温 | 第23-24页 |
三、最大抓力实验 | 第24页 |
四、水迷宫实验 | 第24页 |
五、血清营养学指标 | 第24页 |
六、炎症指标IL-6和血清SOD、MDA含量变化 | 第24-25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25-27页 |
一、POFS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25页 |
二、降浊升清颗粒对POFS大鼠模型作用的评价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27-36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7页 |
二、纳入标准 | 第27页 |
三、排除标准 | 第27页 |
四、退出标准(有以下任何情况之一者,必须退出) | 第27页 |
五、西医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六、中医病名及证型诊断标准 | 第2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28页 |
二、分组方法 | 第28页 |
三、信息采集 | 第28页 |
四、治疗方法 | 第28-29页 |
五、评估疗效 | 第29-30页 |
六、安全性评价 | 第30页 |
第四节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 第30页 |
第五节 质量控制 | 第30页 |
第六节 研究结果 | 第30-36页 |
一、纳入病例的基本资料 | 第30-32页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各调查量表值的分析 | 第32-35页 |
三、两组患者血液指标比较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36-41页 |
第一节 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现象分析 | 第36页 |
第二节 术后疲劳综合征的鉴别 | 第36-37页 |
一、术后疲劳与癌性疲劳的鉴别分析 | 第36-37页 |
二、术后疲劳与慢性疲劳的鉴别分析 | 第37页 |
第三节 降浊升清颗粒对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作用 | 第37-41页 |
一、临床资料分析 | 第37-38页 |
二、降浊升清法治疗术后疲劳综合征分析 | 第38-41页 |
第五章 本研究的评价 | 第41-42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1页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展望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54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