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旗叶宽主效基因TaFLW1的精细定位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一、旗叶的重要性 | 第13-15页 |
(一) 源库理论 | 第13-14页 |
(二) 旗叶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关系 | 第14-15页 |
二、旗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第15-22页 |
(一) 旗叶宽 | 第16-18页 |
(二) 旗叶长 | 第18-19页 |
(三) 旗叶面积 | 第19-20页 |
(四) 旗叶长宽比 | 第20页 |
(五) 旗叶姿态 | 第20-21页 |
(六) 叶绿素含量 | 第21-22页 |
(七) 旗叶厚度 | 第22页 |
三、旗叶相关性状基因的克隆机制分析 | 第22-24页 |
四、小麦旗叶理想叶型的研究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小麦旗叶宽主效基因TaFLW1的精细定位 | 第27-47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一、植物材料 | 第28-29页 |
二、分子标记开发和饱和作图 | 第29-30页 |
三、重组体筛选和基因型分析 | 第30页 |
四、田间实验设计及表型鉴定 | 第30-31页 |
五、统计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5页 |
一、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之间的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二、分子标记开发和TaFLW1区段的饱和作图 | 第32-35页 |
三、重组体的筛选和分析 | 第35-36页 |
四、TaFLW1的精细定位 | 第36-38页 |
五、TaFLW1区域的共线性分析 | 第38-39页 |
六、TaFLW1共分离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39-40页 |
七、TaFLW1区域的单倍型分析 | 第40-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7页 |
全文总结 | 第57-59页 |
全文创新点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