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

洋县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及现状第10-11页
    1.3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第11-15页
        1.3.1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第11-12页
        1.3.2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第12-13页
        1.3.3 陕西药用植物分布状况第13-15页
    1.4 药用植物多样性概况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16-2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6-17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页
        2.1.2 地形特征第16页
        2.1.3 气候特征第16页
        2.1.4 动植物资源第16-17页
    2.2 调查前的准备第17页
        2.2.1 资料搜集第17页
        2.2.2 野外采集系统的设置第17页
    2.3 调查工具的准备第17-19页
        2.3.1 线路踏查第17-18页
        2.3.2 样地设置第18页
        2.3.3 群落调查第18-19页
    2.4 数据分析第19-21页
        2.4.1 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第19-20页
        2.4.2 群落结构分析第20页
        2.4.3 物种多样性分析第20-21页
第三章 洋县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生活型研究第21-27页
    3.1 洋县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第21-24页
        3.1.1 药用植物物种组成第21页
        3.1.2 药用植物科属构成第21-23页
        3.1.3 不同立地条件下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第23-24页
    3.2 洋县药用植物生活型结构第24-25页
        3.2.1 药用植物生活型第24页
        3.2.2 不同立地条件药用植物生活型第24-25页
    3.3 讨论与小结第25-27页
第四章 洋县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第27-33页
    4.1 洋县药用植物群落特征第27页
    4.2 不同立地条件药用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第27页
    4.3 不同立地条件药用植物生活型丰富度指数第27-28页
    4.4 不同立地条件下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第28-29页
    4.5 各立地条件药用植物生活型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第29-30页
    4.6 群落的相似性系数第30页
    4.7 讨论与小结第30-33页
第五章 洋县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及其药效研究第33-37页
    5.1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第33-34页
    5.2 药用功效研究第34-36页
    5.3 讨论与小结第36-37页
第六章 结论第37-39页
    6.1 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第37页
    6.2 药用植物生活型第37页
    6.3 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第37-38页
    6.4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及其药用功效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附录第4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69对紫花苜蓿秋眠性的调控作用
下一篇:钙调控转玉米C4-PEPC基因水稻的耐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