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 第9-12页 |
1.4 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和结构特点 | 第12-14页 |
1.5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单缸发动机与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设计 | 第16-31页 |
2.1 单缸发动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16-19页 |
2.1.1 单缸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1.2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17-19页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9-24页 |
2.2.1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 | 第19-21页 |
2.2.2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2.3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 | 第24-28页 |
2.3.1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要求 | 第24页 |
2.3.2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设计 | 第24-28页 |
2.4 LSRM与SCE结合多功能结构的模型制作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45页 |
3.1 磁回路的验证 | 第31-35页 |
3.1.1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1.2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3页 |
3.1.3 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3.1.4 添加激励源 | 第34页 |
3.1.5 磁回路验证分析 | 第34-35页 |
3.2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内部磁场的计算 | 第35-40页 |
3.2.1 磁链与电感的计算 | 第37-38页 |
3.2.2 磁势的计算 | 第38-40页 |
3.3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动子力计算 | 第40-44页 |
3.3.1 直接微分法求动子力 | 第42-43页 |
3.3.2 化解法求动子力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LSRM与SCE结合多功能结构的MATLAB/Simulink仿真 | 第45-60页 |
4.1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方式 | 第45-48页 |
4.1.1 控制方式原理与适用范围 | 第45-47页 |
4.1.2 控制方式的选择 | 第47-48页 |
4.2 控制模块的建立 | 第48-58页 |
4.2.1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的MATLAB/Simulink模型 | 第50-52页 |
4.2.2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控制模块 | 第52-53页 |
4.2.3 直线开关磁阻电机机械系统模块 | 第53-56页 |
4.2.4 功率变换器模块 | 第56-58页 |
4.3 曲柄与动子位置关系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多功能结构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7页 |
5.1 机械模块的位置信号 | 第60-61页 |
5.2 控制模块的仿真结果 | 第61页 |
5.3 LSRM两种工作状态的仿真结果 | 第61-65页 |
5.3.1 电感曲线分析 | 第61-62页 |
5.3.2 电流曲线分析 | 第62-63页 |
5.3.3 电压曲线分析 | 第63-64页 |
5.3.4 功率曲线分析 | 第64页 |
5.3.5 动子力曲线分析 | 第64-65页 |
5.4 曲柄与动子位置关系仿真结果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