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关于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研究 | 第9-10页 |
1.2.2 关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关于阀门产业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1 论文结构 | 第12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4-15页 |
2.1.1 产业集群理论的起源与概念 | 第14页 |
2.1.2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 第14页 |
2.1.3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 第14-15页 |
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15页 |
2.3 制造业转型升级理论 | 第15-16页 |
第3章 永嘉县阀门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6-20页 |
3.1 永嘉县阀门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3.2 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3.3 永嘉县阀门龙头企业情况 | 第18-20页 |
第4章 永嘉县阀门产业SWOT分析 | 第20-26页 |
4.1 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优势(S)分析 | 第20-21页 |
4.1.1 产业集聚优势 | 第20页 |
4.1.2 品牌先发优势 | 第20页 |
4.1.3 公共服务平台优势 | 第20-21页 |
4.2 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劣势(W)分析 | 第21-22页 |
4.2.1 龙头企业规模偏小 | 第21页 |
4.2.2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 第21页 |
4.2.3 区域要素支撑不力 | 第21-22页 |
4.2.4 企业家信心不足 | 第22页 |
4.3 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机遇(O)分析 | 第22-23页 |
4.3.1 “互联网+”时代来临给阀门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 第22-23页 |
4.3.2 符合政府的产业发展向导 | 第23页 |
4.3.3 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 | 第23页 |
4.4 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威胁(T)分析 | 第23-24页 |
4.4.1 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恶性竞争 | 第23-24页 |
4.4.2 节能减排压力增大 | 第24页 |
4.4.3 国内其他地区阀门产业的崛起 | 第24页 |
4.5 永嘉县阀门产业SWOT综合评价 | 第24-26页 |
第5章 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借鉴分析 | 第26-29页 |
5.1 国外先进经验分析 | 第26-27页 |
5.1.1 国外产业集群先进经验分析 | 第26页 |
5.1.2 国外阀门企业先进经验分析 | 第26-27页 |
5.2 国内先进经验分析 | 第27-29页 |
第6章 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战略 | 第29-39页 |
6.1 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 | 第29-30页 |
6.1.1 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 第29页 |
6.1.2 永嘉县阀门产业的发展目标 | 第29页 |
6.1.3 制定永嘉县阀门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原则 | 第29-30页 |
6.2 从阀门单体产品向智能化系统流程装备转型策略 | 第30-32页 |
6.2.1 打造阀门行业云平台 | 第30页 |
6.2.2 实现阀门产品智能化 | 第30-31页 |
6.2.3 实现成套化经营 | 第31页 |
6.2.4 发展服务型制造 | 第31-32页 |
6.3 优化产业结构策略 | 第32-33页 |
6.3.1 推进总部经济 | 第32页 |
6.3.2 推进联合重组 | 第32-33页 |
6.4 提升创新能力策略 | 第33-35页 |
6.4.1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及留住力度 | 第33-34页 |
6.4.2 推动发展创新研发体系 | 第34-35页 |
6.5 提升市场竞争力策略 | 第35-37页 |
6.5.1 秉持工匠精神,做精做专阀门产品 | 第35-36页 |
6.5.2 加大开拓国际市场 | 第36页 |
6.5.3 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 第36页 |
6.5.4 整合提升产业价值链 | 第36-37页 |
6.6 保障措施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