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创新点 | 第1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文化遗产开发与“天地之中”相关概念阐述 | 第15-23页 |
2.1 文化遗产开发概述 | 第15-16页 |
2.2 文化遗产开发要求 | 第16-18页 |
2.2.1 以科学研究为前提 | 第16-17页 |
2.2.2 坚持人文本位思想 | 第17页 |
2.2.3 注重提升创新能力 | 第17-18页 |
2.2.4 保证可持续发展 | 第18页 |
2.3 “天地之中”的概况与特点 | 第18-20页 |
2.3.1 “天地之中”概况 | 第18-19页 |
2.3.2 “天地之中”特点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3页 |
3 数字化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运用 | 第23-27页 |
3.1 数字化开发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3.2 数字化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优势 | 第24-26页 |
3.2.1 促进文化遗产信息的保存与共享 | 第24页 |
3.2.2 拓宽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 | 第24-25页 |
3.2.3 提升文化遗产的大众体验感 | 第25-26页 |
3.2.4 扩大文化遗产的开发领域 | 第2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天地之中”保护与开发现状实际调研与总结 | 第27-45页 |
4.1 “天地之中”现状调研方法 | 第27-29页 |
4.2 “天地之中”保护与开发现状 | 第29-40页 |
4.2.1 “天地之中”保护现状 | 第29-34页 |
4.2.2 “天地之中”开发现状 | 第34-40页 |
4.3 “天地之中”开发取得的成效 | 第40-41页 |
4.3.1 “天地之中”建筑保存完好 | 第40页 |
4.3.2 “天地之中”旅游开发成熟 | 第40-41页 |
4.3.3 数字技术逐渐受到青睐 | 第41页 |
4.4 “天地之中”开发存在的不足 | 第41-42页 |
4.4.1 科学研究不足 | 第41页 |
4.4.2 人文价值体验缺少 | 第41-42页 |
4.4.3 创新开发意识缺乏 | 第42页 |
4.4.4 保护与开发存在矛盾 | 第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5 “天地之中”数字化开发策略 | 第45-55页 |
5.1 建立“天地之中”数字博物馆——夯实科学研究基础 | 第45-46页 |
5.1.1 建立“天地之中”建筑数字博物馆 | 第45-46页 |
5.1.2 建立“天地之中”文化数字博物馆 | 第46页 |
5.1.3 建立“天地之中”科技教育数字博物馆 | 第46页 |
5.2 丰富“天地之中”数字传播手段——提升人文价值体验感 | 第46-49页 |
5.2.1 完善“天地之中”数字传播平台 | 第47-48页 |
5.2.2 搭建“天地之中”实地虚拟展厅 | 第48页 |
5.2.3 建立“天地之中”网络虚拟展示 | 第48-49页 |
5.3 推动“天地之中”数字创新发展——保持文化遗产生命力 | 第49-51页 |
5.3.1 开发“天地之中”移动应用 | 第49-50页 |
5.3.2 培养“天地之中”数字化开发专业人才 | 第50-51页 |
5.4 重视“天地之中”数字化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 第51-52页 |
5.5 文化遗产开发的几点思考 | 第5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A:“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简介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