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1.2.1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 第11-12页 |
1.2.2 内河航运安全评价与指数理论 | 第12-14页 |
1.2.3 安全投入 | 第14-15页 |
1.2.4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第2章 贝叶斯网与内河航运安全指数 | 第18-34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1 贝叶斯网络和贝叶斯网络推理 | 第18-20页 |
2.1.2 模糊集理论 | 第20-21页 |
2.2 内河航运安全评价层次结构 | 第21-24页 |
2.2.1 内河航运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2.2.2 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的确立 | 第23-24页 |
2.3 基于贝叶斯网的内河航运安全指数模型构建 | 第24-29页 |
2.3.1 节点值域及概率的确定 | 第24-28页 |
2.3.2 贝叶斯网络推理 | 第28-29页 |
2.3.3 安全指数的计算 | 第29页 |
2.4 安全指数与内河航运安全投入 | 第29-34页 |
2.4.1 安全投入基本概念界定 | 第29-31页 |
2.4.2 安全投入特性分析 | 第31-33页 |
2.4.3 安全指数与安全投入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3章 节点安全投入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34-56页 |
3.1 内河航运安全投入 | 第34-36页 |
3.1.1 安全投入体系 | 第34-35页 |
3.1.2 研究范围界定 | 第35-36页 |
3.2 证据节点安全投入分析 | 第36-49页 |
3.2.1 人员因素 | 第36-42页 |
3.2.2 船舶因素 | 第42-45页 |
3.2.3 环境因素 | 第45-47页 |
3.2.4 管理因素 | 第47-49页 |
3.3 安全指数优化模型构建 | 第49-56页 |
3.3.1 贝叶斯安全指数模型与安全投入的结合 | 第49-50页 |
3.3.2 基于遗传算法的内河航运安全指数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50-53页 |
3.3.3 优化过程的实现 | 第53-56页 |
第4章 安全指数系统优化 | 第56-66页 |
4.1 事故背景介绍 | 第56-57页 |
4.2 安全指数计算 | 第57-59页 |
4.2.1 相关数据分析 | 第57-58页 |
4.2.2 综合指数及各分指数计算 | 第58-59页 |
4.3 安全指数优化 | 第59-66页 |
4.3.1 模型优化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4.3.2 人工调整再优化 | 第63-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