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硅负极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1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7-22页
        1.2.1 锂离子电池组成第17-19页
        1.2.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第19-20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20-21页
        1.2.4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第21-22页
    1.3 负极材料第22-26页
        1.3.1 碳基类材料第22-25页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25-26页
        1.3.3 合金类材料第26页
    1.4 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6-38页
        1.4.1 硅基负极材料的脱嵌锂机制第26-28页
        1.4.2 制备硅纳米材料第28-31页
        1.4.3 硅基复合材料第31-37页
        1.4.4 新型粘结剂第37-38页
        1.4.5 其它方法第38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8-4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1-47页
    2.1 实验药品第41-42页
    2.2 实验仪器第42-43页
    2.3 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表征第43-44页
        2.3.1 材料表面和内部微观形貌表征(SEM,TEM)第43页
        2.3.2 X射线衍射分析第43页
        2.3.3 热失重测试(TGA)第43-44页
        2.3.4 拉曼光谱表征(Raman)第44页
        2.3.5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4页
    2.4 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第44-47页
        2.4.1 电极制备第44-45页
        2.4.2 电池的组装第45页
        2.4.3 循环性能测试第45页
        2.4.4 循环伏安表征第45页
        2.4.5 交流阻抗测试第45-47页
第三章 不同配比的Super-p/VGCF对硅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7-55页
    3.1 不同配比Super-p/VGCF材料的制备第47-50页
    3.2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0-53页
        3.2.1 首次充放电测试第50-52页
        3.2.2 循环性能测试第52-53页
        3.2.3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第53页
    3.3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硅/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极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第55-71页
    4.1 硅/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5-57页
    4.2 形貌表征第57-59页
    4.3 结构表征第59-62页
        4.3.1 XRD分析第59-60页
        4.3.2 热失重测试第60-61页
        4.3.3 红外测试表征第61-62页
    4.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2-64页
    4.5 不同聚吡咯用量的硅/聚吡咯复合材料第64-66页
        4.5.1 形貌表征第64-65页
        4.5.2 TGA测试第65-66页
    4.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6-70页
        4.6.1 首次充放电曲线第66-67页
        4.6.2 循环性能测试第67-68页
        4.6.3 循环伏安曲线第68-69页
        4.6.4 交流阻抗测试第69-70页
    4.7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71-87页
    5.1 材料制备流程第71-73页
    5.2 微观形貌表征第73-75页
    5.3 结构表征第75-79页
        5.3.1 XRD测试第75-76页
        5.3.2 热失重测试第76-77页
        5.3.3 红外测试第77-78页
        5.3.4 拉曼测试第78-79页
    5.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9-81页
        5.4.1 首次充放电性能第79-80页
        5.4.2 循环性能第80-81页
    5.5 不同改性硅含量的硅/石墨烯电化学性能第81-83页
        5.5.1 首次循环性能第81-82页
        5.5.2 循环性能第82-83页
    5.6 循环伏安测试第83-84页
    5.7 交流阻抗测试第84-85页
    5.8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总结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7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99页
作者简介第99页
导师简介第99-100页
附件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抗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化合物分离与鉴定
下一篇:特异性降解木质素木豆内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木质纤维素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