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木质纤维素的结构 | 第10-12页 |
1.2.1 纤维素 | 第11页 |
1.2.2 半纤维素 | 第11页 |
1.2.3 木质素 | 第11-12页 |
1.3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 | 第12-16页 |
1.3.1 预处理的必要性 | 第12页 |
1.3.2 物理预处理 | 第12-13页 |
1.3.3 化学预处理 | 第13-15页 |
1.3.4 物理化学预处理 | 第15-16页 |
1.3.5 生物预处理 | 第16页 |
1.4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4.1 植物内生真菌简介 | 第16-17页 |
1.4.2 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 第17页 |
1.4.3 植物内生真菌的功能 | 第17-18页 |
1.5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1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特异性降解木质素木豆内生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0-33页 |
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1.4 相关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2.2.1 菌种活化和平板培养 | 第22页 |
2.2.2 特异性降解木质素木豆内生真菌的筛选 | 第22-23页 |
2.2.3 桦木屑中木质素降解率以及纤维素保留率的测定 | 第23-25页 |
2.2.4 特异性降解木质素木豆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25-27页 |
2.2.5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特异性降解木质素木豆内生真菌的筛选 | 第27-30页 |
2.3.2 特异性降解木质素木豆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超声波辅助木豆内生真菌M-16降解木质素工艺研究 | 第33-41页 |
3.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3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1.4 相关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3-35页 |
3.2.1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3.2.2 超声波处理功率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3.2.3 真菌处理时间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3.2.4 真菌处理的料液比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3.2.5 真菌处理的pH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3.2.6 真菌处理的温度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3.2.7 桦木屑木质素降解率、纤维素保留率的测定 | 第34页 |
3.2.8 统计学处理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3.3.1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5页 |
3.3.2 超声波处理功率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真菌处理时间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4 真菌处理的料液比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5 真菌处理的pH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6 真菌处理的温度对桦木屑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超声波辅助内生真菌降解木质素比较研究 | 第41-49页 |
4.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4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4.1.3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4.1.4 相关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41页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1-43页 |
4.2.1 超声波处理桦木屑 | 第41页 |
4.2.2 真菌处理桦木屑 | 第41-42页 |
4.2.3 超声波辅助内生真菌处理桦木屑 | 第42页 |
4.2.4 桦木屑经处理前后主要组成成分分析 | 第42页 |
4.2.5 桦木屑经处理前后扫描电镜分析 | 第42页 |
4.2.6 桦木屑经处理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页 |
4.2.7 统计学处理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4.3.1 桦木屑经处理前后主要组成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4.3.2 桦木屑经处理前后扫描电镜分析 | 第44-45页 |
4.3.3 桦木屑经处理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7页 |
4.3.4 超声波辅助内生真菌处理方法与其它结合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