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命案中行为人主观罪过的认定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8-9页
2 正确认定命案主观罪过的重要意义第9-12页
    2.1 命案的概念界定第9页
    2.2 主观罪过对命案的定性量刑有重要意义第9-12页
3 命案中行为人主观罪过认定的既有方法及其缺陷第12-18页
    3.1 主观罪过的概念第12页
    3.2 命案中主观罪过认定的既有方法第12-14页
        3.2.1 通过被告人口供认定主观罪过第12-13页
        3.2.2 “推定”是认定行为人主观罪过的常见方法第13-14页
    3.3 现有方法认定主观罪过的难点第14-15页
    3.4 现有主观罪过认定方法的缺陷第15-18页
4 命案中行为人主观罪过认定的方法创新——类型化法第18-38页
    4.1 类型化法的渊源第18-21页
    4.2 坚持疑罪从无原则第21-23页
    4.3 类型化方法的可行性第23-24页
    4.4 故意的类型及实践应用第24-38页
        4.4.1 认识程度或意志程度为零的场合不成立故意第25-33页
            4.4.1.1 意志程度较难判断的场合,取决于行为人对结果的认知程度第25-27页
            4.4.1.2 行为人的认知程度受到情绪、情感等因素的影响第27-30页
            4.4.1.3 行为人对行为危险性的控制表明意志程度的强弱第30-31页
            4.4.1.4 行为人的意志程度受到当事人之间关系及事发起因等因素的影响第31-33页
        4.4.2 认识程度与意志程度相互补强成立故意的场合第33-38页
            4.4.2.1 高度认知与高度意志结合当然成立故意第33-35页
            4.4.2.2 高度认知与低度意志结合成立故意第35-36页
            4.4.2.3 低度认知与高度意志结合成立故意第36页
            4.4.2.4 认识程度与意志程度均较弱的情形第36-38页
5 建立命案主观罪过审查与认定工作指引第38-41页
6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作者简历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信群主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下一篇:浅析贪污受贿犯罪的量刑不均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