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34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3 目标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1.4.1 文献检索 | 第16-20页 |
1.4.2 BIM技术研究 | 第20页 |
1.4.3 IFC标准体系 | 第20-23页 |
1.4.4 BIM服务器 | 第23-24页 |
1.4.5 云计算技术 | 第24-26页 |
1.4.6 云-BIM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6 关键技术 | 第29-30页 |
1.7 研究基础和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1.8 论文构成与章节安排 | 第32-34页 |
第2章 基于云计算的BIM集成与管理架构 | 第34-52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34页 |
2.2 建筑业信息交换特点分析 | 第34-40页 |
2.2.1 多阶段的信息传递 | 第35-37页 |
2.2.2 多参与方信息共享 | 第37-38页 |
2.2.3 多专业协同工作 | 第38-39页 |
2.2.4 多维度信息交换综合分析 | 第39-40页 |
2.3 基于云计算的BIM服务模式 | 第40-44页 |
2.3.1 BIM软件服务 | 第40-42页 |
2.3.2 BIM平台服务 | 第42-43页 |
2.3.3 BIM基础设施服务 | 第43-44页 |
2.4 面向服务的BIM软件结构 | 第44-45页 |
2.5 BIM的云计算体系 | 第45-48页 |
2.6 基于分布式私有云的BIM数据集成与管理架构 | 第48-5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工程项目多参与方BIM数据互用技术 | 第52-77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52-53页 |
3.2 BIM数据互用模式 | 第53-58页 |
3.2.1 产生驱动的互用模式 | 第53-54页 |
3.2.2 全分布互用模式 | 第54-56页 |
3.2.3 需求驱动的互用模式 | 第56-57页 |
3.2.4 互用模式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3.3 分布式BIM数据互用方法 | 第58-61页 |
3.4 基于MVD的数据需求描述方法 | 第61-64页 |
3.4.1 MVDXML方法 | 第62-63页 |
3.4.2 MVD的快速定义 | 第63-64页 |
3.5 基于MVD的数据过滤方法 | 第64-72页 |
3.6 应用验证 | 第72-7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4章 分布式BIM数据的管理技术 | 第77-101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77-78页 |
4.2 平台数据管理 | 第78-87页 |
4.2.1 全局数据索引 | 第78-84页 |
4.2.2 平台管理服务器 | 第84-86页 |
4.2.3 其他平台管理服务 | 第86-87页 |
4.3 分布式BIM数据的一致性管理 | 第87-93页 |
4.3.1 数据一致性的基本约定 | 第87-89页 |
4.3.2 分布式BIM数据同步更新方法 | 第89-90页 |
4.3.3 同步更新中的事务处理机制 | 第90-93页 |
4.4 分布式BIM数据的权限控制 | 第93-95页 |
4.5 应用验证 | 第95-10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5章 基于模型实体的BIM集成技术 | 第101-127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101-103页 |
5.2 可交换数据实体 | 第103-104页 |
5.3 BIM子模型集成技术 | 第104-114页 |
5.3.1 既有方法分析 | 第104页 |
5.3.2 简化的数据状态分析方法 | 第104-105页 |
5.3.3 考虑删除的数据关系修正方法 | 第105-114页 |
5.4 BIM实体集的集成技术 | 第114-115页 |
5.5 BIM实体集的融合技术 | 第115-124页 |
5.5.1 应用情形分析 | 第115-117页 |
5.5.2 BIM实体集融合的意义 | 第117-119页 |
5.5.3 BIM实体集的融合方法 | 第119-124页 |
5.6 应用验证 | 第124-12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6章 面向服务的BIM应用技术 | 第127-145页 |
6.1 本章引论 | 第127-128页 |
6.2 面向服务的BIM应用架构 | 第128-129页 |
6.3 面向过程的BIM应用方法 | 第129-134页 |
6.3.1 BIM子模型提取技术 | 第131-134页 |
6.4 适用于Web环境的IFC对象模型 | 第134-139页 |
6.4.1 现有IFC对象模型分析 | 第134-136页 |
6.4.2 EXPRESS字典加JSON的IFC对象模型 | 第136-138页 |
6.4.3 两类IFC对象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138-139页 |
6.5 基于键值缓存的IFC数据动态解析技术 | 第139-141页 |
6.6 应用验证 | 第141-143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43-145页 |
第7章 基于云计算的BIM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研发 | 第145-156页 |
7.1 应用流程分析 | 第145-149页 |
7.1.1 数据存储整合流程 | 第145-146页 |
7.1.2 数据提取整合流程 | 第146-149页 |
7.2 详细架构设计 | 第149-150页 |
7.3 服务接口设计 | 第150-152页 |
7.4 功能设计 | 第152-154页 |
7.5 系统实现 | 第154-156页 |
第8章 工程实例验证 | 第156-175页 |
8.1 工程背景 | 第156-157页 |
8.2 系统部署 | 第157-161页 |
8.3 数据准备 | 第161-164页 |
8.4 数据互用与管理验证 | 第164-170页 |
8.4.1 数据互用和全局管理 | 第164-168页 |
8.4.2 数据同步更新 | 第168-170页 |
8.5 数据集成应用验证 | 第170-174页 |
8.5.1 全局数据集成提取 | 第170页 |
8.5.2 BIM数据集成应用 | 第170-174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174-175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5-178页 |
9.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75-176页 |
9.2 研究展望 | 第176-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2页 |
附录 A CV V2.0验证软件列表 | 第182-185页 |
致谢 | 第185-18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