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

基于高精度气动阻力计算的汽车尾部减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外汽车气动阻力研究第13-16页
        1.2.2 国内汽车气动阻力研究第16-17页
    1.3 IR(迭代寻优)优化方法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2章 汽车风洞试验及气动阻力常规计算第20-34页
    2.1 汽车风洞试验第20-29页
        2.1.1 湖南大学HD-2风洞介绍第20-21页
        2.1.2 汽车模型风洞试验第21-29页
            2.1.2.1 汽车模型的测力试验第22-25页
            2.1.2.2 汽车模型的测压试验第25-26页
            2.1.2.3 汽车模型的PIV试验第26-29页
    2.2 汽车气动阻力常规计算第29-32页
        2.2.1 离散网格及求解设置第29-30页
        2.2.2 计算结果及精度第30-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气动阻力计算的标准化网格研究第34-51页
    3.1 基于实用性、高效率的高精度的含义第34-35页
    3.2 标准化网格类型选择第35-36页
        3.2.1 常用网格的类型及特点第35页
        3.2.2 网格类型选取第35-36页
    3.3 标准化计算域尺寸研究第36-41页
        3.3.1 计算域侧向尺寸研究第37-38页
        3.3.2 计算域垂向尺寸研究第38-39页
        3.3.3 计算域流向尺寸研究第39-41页
    3.4 标准化附面层厚度及层数研究第41-45页
        3.4.1 附面层厚度研究第41-43页
        3.4.2 附面层层数研究第43-45页
    3.5 标准化网格数量及质量研究第45-50页
        3.5.1 网格数量研究第45-47页
        3.5.2 网格质量研究第47-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气动阻力计算的标准化求解研究第51-66页
    4.1 标准化边界条件研究第51-54页
        4.1.1 计算域入、出口第51-52页
        4.1.2 地面及壁面条件第52-54页
    4.2 标准化离散格式的研究第54-55页
        4.2.1 中心差分格式第54页
        4.2.2 迎风格式第54-55页
        4.2.3 混合格式第55页
        4.2.4 QUICK格式第55页
    4.3 标准化湍流模型研究第55-64页
        4.3.1 常用湍流模型及特点第55-60页
        4.3.2 计算效率对比第60-61页
        4.3.3 收敛性对比第61-62页
        4.3.4 计算精度对比第62-64页
    4.4 汽车高精度气动阻力计算体系建立第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基于高精度计算体系的类车体尾部减阻研究第66-87页
    5.1 汽车气动阻力构成及减阻方法第66-69页
        5.1.1 汽车气动阻力构成第66-67页
        5.1.2 汽车气动减阻方法概述第67-69页
    5.2 尾部造型对类车体气动阻力的影响第69-75页
        5.2.1 底部上倾角对气动阻力的影响第69-72页
        5.2.2 横向收缩率对气动阻力的影响第72-75页
    5.3 尾部扩散器对类车体气动阻力的影响第75-84页
        5.3.1 通道数量对气动阻力的影响第76-80页
        5.3.2 通道宽度对气动阻力的影响第80-81页
        5.3.3 通道扩散角对气动阻力的影响第81-84页
    5.4 汽车尾部整体减阻方案设计原则第84-86页
        5.4.1 尾部造型设计原则第84-85页
        5.4.2 尾部扩散器设计原则第85-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汽车尾部扩散器的集成优化第87-98页
    6.1 汽车低阻尾部扩散器的优化参数第87-88页
    6.2 试验设计第88-91页
        6.2.1 试验设计基本理论第88页
        6.2.2 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第88-91页
    6.3 集成技术优化平台的搭建第91-96页
        6.3.1 Isight软件集成第91-93页
        6.3.2 近似模型建立第93-94页
        6.3.3 遗传算法优化第94-96页
    6.4 优化结果与分析第96-97页
        6.4.1 优化结果第96页
        6.4.2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第96-97页
    6.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结论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车身骨架结构复合材料连接设计及工艺分析
下一篇: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