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研究不足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重点、难点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3 研究重点第15-16页
        1.3.4 研究难点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两路”精神形成与交通院校的相关概述第18-30页
    2.1 “两路”精神相关概述第18-25页
        2.1.1 “两路”精神的产生背景第18-19页
        2.1.2 “两路”精神的思想理论渊源第19-20页
        2.1.3 “两路”精神的形成过程第20-25页
    2.2 交通院校相关概述第25-30页
        2.2.1 交通院校的概念第25-27页
        2.2.2 交通院校的特点第27-28页
        2.2.3 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第28-30页
第三章 “两路”精神的内涵、特征及价值第30-38页
    3.1 “两路”精神的内涵第30-32页
        3.1.1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第30-31页
        3.1.2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第31页
        3.1.3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第31-32页
    3.2 “两路”精神的主要特征第32-34页
        3.2.1 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的统一第32-33页
        3.2.2 拼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第33页
        3.2.3 国防安全与民族团结的统一第33-34页
    3.3 “两路”精神的价值第34-38页
        3.3.1 两路精神的历史价值第34-35页
        3.3.2 两路精神的当代价值第35-38页
第四章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38-49页
    4.1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38-45页
        4.1.1 融入“两路”精神是交通院校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第38-40页
        4.1.2 融入“两路”精神是交通院校建设的需要第40-42页
        4.1.3 融入“两路”精神是交通行业建设的需要第42-43页
        4.1.4 融入“两路”精神是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的需要第43-45页
    4.2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第45-49页
        4.2.1 交通院校是培育和传播“两路”精神的重要阵地第45-46页
        4.2.2 交通院校大学生是弘扬和践行“两路”精神的重要力量第46页
        4.2.3 “两路”精神与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第46-47页
        4.2.4 “两路”精神与交通院校校园精神具有内在契合性第47-49页
第五章 交通院校中“两路”精神认知及教育现状分析第49-61页
    5.1 交通院校大学生对“两路”精神的认知现状第49-54页
        5.1.1 情感认同较强第49-51页
        5.1.2 理性认知缺乏第51-52页
        5.1.3 知行存在脱节第52-54页
    5.2 “两路”精神在交通院校的教育现状分析第54-59页
        5.2.1 重视程度不够第55-56页
        5.2.2 宣传力度不够第56页
        5.2.3 融入教育不到位第56-58页
        5.2.4 教育方式创新不足第58-59页
    5.3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第59-61页
        5.3.1 交通院校大学生自身原因第59页
        5.3.2 学校原因第59页
        5.3.3 家庭和社会原因第59-61页
第六章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路径第61-73页
    6.1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第61-63页
        6.1.1 坚持历史教育与时代教育相结合第61-62页
        6.1.2 坚持学校主导与师生共建相结合第62页
        6.1.3 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磨砺相结合第62-63页
        6.1.4 坚持丰富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第63页
    6.2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第63-73页
        6.2.1 第一课堂:“两路”精神融入课堂教育第63-66页
        6.2.2 第二课堂:“两路”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第66-68页
        6.2.3 第三课堂:“两路”精神融入网络新媒体建设第68-69页
        6.2.4 第四课堂:“两路”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第69-73页
结语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 (一)第79-81页
附录 (二)第81-8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RLTESECC交换项目的职前教育实习对中方科学教师探究教学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