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3-25页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第13-14页 |
1.2 AMH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1 AMH及AMHR2基因结构 | 第14-16页 |
1.2.2 AMH基因的表达与定位 | 第16-17页 |
1.2.3 AMH在卵巢中的调控作用 | 第17-19页 |
1.3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 第19-22页 |
1.3.1 卵母细胞质量的评定 | 第19-20页 |
1.3.2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1.3.3 卵母细胞分泌因子 | 第20-21页 |
1.3.4 cAMP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 第21页 |
1.3.5 MPF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 第21-22页 |
1.4 卵丘扩展 | 第22-24页 |
1.4.1 卵丘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的关系 | 第22页 |
1.4.2 卵丘扩展相关因子 | 第22-23页 |
1.4.3 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的关系 | 第23-24页 |
1.5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5-29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2.2 试剂与耗材 | 第25-27页 |
2.3 主要抗体 | 第27页 |
2.4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5 试剂的配制 | 第28-2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9-39页 |
3.1 裸卵的收集与培养 | 第29页 |
3.2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收集与培养 | 第29-30页 |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表达 | 第30-34页 |
3.3.1 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3.3.2 R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31页 |
3.3.3 RNA反转录为cDNA | 第31-32页 |
3.3.4 荧光定量PCR | 第32-34页 |
3.4 Westernblot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 | 第34-36页 |
3.4.1 裸卵蛋白的提取 | 第34页 |
3.4.2 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蛋白的提取 | 第34页 |
3.4.3 蛋白浓度检测及制样 | 第34-35页 |
3.4.4 蛋白免疫印迹 | 第35-36页 |
3.5 激素的检测 | 第36-37页 |
3.6 成熟促进因子及环磷酸腺苷的检测 | 第37页 |
3.7 小鼠卵丘扩展的评定及卵丘扩展指数 | 第37-38页 |
3.8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9-55页 |
4.1 AMH和AMHR2在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模式 | 第39-42页 |
4.1.1 不同日龄小鼠卵巢中AMH与AMHR2的表达 | 第39页 |
4.1.2 不同细胞COC、CCs及DOs中AMH与AMHR2基因的表达 | 第39-40页 |
4.1.3 不同时期卵母细胞中AMHR2的表达 | 第40-42页 |
4.2 AMH对小鼠裸卵成熟的调控作用 | 第42-47页 |
4.2.1 AMH对体外培养裸卵成熟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2 AMH对体外培养裸卵中AMHR2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3 AMH对体外培养裸卵中卵母细胞分泌因子的调控 | 第44-45页 |
4.2.4 AMH对体外培养裸卵中cAMP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5 AMH对体外培养裸卵中MPF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AMH对小鼠COC中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作用 | 第47-51页 |
4.3.1 AMH对COC体外成熟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AMH对COC中BMP15、GDF9、AMHR2及FSHR表达的调控 | 第48-49页 |
4.3.3 AMH对COC中cAMP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4 AMH对COC中MPF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 AMH对小鼠卵丘扩展的调控作用 | 第51-53页 |
4.4.1 AMH对小鼠卵丘扩展指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2 AMH对卵丘扩展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 AMH对雌激素、孕酮及芳香化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 第53-55页 |
4.5.1 AMH对雌激素、孕酮的影响 | 第53-54页 |
4.5.2 AMH对芳香化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4-55页 |
5 讨论 | 第55-59页 |
5.1 AMH在卵巢中的表达模式 | 第55-56页 |
5.2 AMH参与调控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 第56-57页 |
5.3 AMH对卵丘扩展的调控作用 | 第57-58页 |
5.4 AMH对COC中雌激素、孕酮分泌的影响 | 第58-59页 |
6 小结 | 第59-60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59页 |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59页 |
6.3 进一步研究进展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3页 |
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