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3.1 国外对国家公园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对国家公园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1 IUCN保护区分类方法 | 第22-23页 |
2.2 恢复理论 | 第23-24页 |
2.3 生态文明理论 | 第24页 |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4-25页 |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案例分析与启示 | 第27-39页 |
3.1 案例分析 | 第27-36页 |
3.1.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 | 第27-31页 |
3.1.2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 | 第31-33页 |
3.1.3 德国国家公园管理 | 第33页 |
3.1.4 中国试点国家公园管理——三江源国家公园 | 第33-36页 |
3.2 启示 | 第36-39页 |
3.2.1 依法建园、依法治园、依法管园 | 第36-37页 |
3.2.2 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职责明晰 | 第37页 |
3.2.3 注重公众参与 | 第37页 |
3.2.4 合理利用民间资本 | 第37-39页 |
第4章 国家公园管理与保护思路 | 第39-47页 |
4.1 国家公园建立的本质和内涵 | 第39-40页 |
4.2 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建议 | 第40-42页 |
4.2.1 建立统一管理机构 | 第40页 |
4.2.2 明晰自然资源权属 | 第40-41页 |
4.2.3 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 第41-42页 |
4.3 国家公园立法机制建议 | 第42-43页 |
4.3.1 建立国家公园法律法规体系 | 第42页 |
4.3.2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 第42-43页 |
4.3.3 制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 第43页 |
4.4 国家公园资金保障机制建议 | 第43-44页 |
4.4.1 成立国家公园专项基金 | 第43-44页 |
4.4.2 引入民间资本 | 第44页 |
4.4.3 财政拨款 | 第44页 |
4.5 国家公园公众参与机制建议 | 第44-47页 |
4.5.1 引入PPP模式 | 第45页 |
4.5.2 引导社区参与,形成社区共管 | 第45-46页 |
4.5.3 引导志愿者参与 | 第46-47页 |
第5章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与保护策略 | 第47-56页 |
5.1 大熊猫国家公园概况 | 第47-53页 |
5.1.1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 | 第47-48页 |
5.1.2 大熊猫自然遗产管理模式研究 | 第48页 |
5.1.3 大熊猫国家公园概况 | 第48-51页 |
5.1.4 大熊猫国家公园进展情况 | 第51-53页 |
5.2 大熊猫国家公园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53页 |
5.3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与保护策略 | 第53-56页 |
5.3.1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 第53-54页 |
5.3.2 健全制度和法规条例 | 第54页 |
5.3.3 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基金会 | 第54页 |
5.3.4 鼓励公众参与 | 第54-55页 |
5.3.5 建设智慧大熊猫国家公园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