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形象舆情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3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城市旅游形象与舆情危机应对内涵及关系 | 第19-29页 |
2.1 城市旅游形象的内涵 | 第19-22页 |
2.1.1 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城市旅游形象的特征 | 第20页 |
2.1.3 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 第20-22页 |
2.2 旅游舆情危机的内涵 | 第22-26页 |
2.2.1 旅游舆情危机的定义 | 第22-23页 |
2.2.2 旅游舆情危机的特征 | 第23页 |
2.2.3 旅游舆情危机的演化规律 | 第23-25页 |
2.2.4 旅游舆情危机的应对流程 | 第25-26页 |
2.3 舆情危机与城市旅游形象间的关系 | 第26-29页 |
2.3.1 舆情危机损害城市旅游形象 | 第26-27页 |
2.3.2 城市旅游形象传播引发舆情危机 | 第27页 |
2.3.3 城市旅游形象传播包含舆情危机应对 | 第27-29页 |
第3章 城市旅游形象舆情危机预警策略 | 第29-36页 |
3.1 通过环境感知进行舆情预警 | 第29-32页 |
3.1.1 加强自然灾害舆情感知力度 | 第29-30页 |
3.1.2 提高环境保护舆情感知水平 | 第30-31页 |
3.1.3 提升设施服务舆情感知能力 | 第31-32页 |
3.2 通过安全感知进行舆情预警 | 第32-33页 |
3.2.1 加强对公共治安舆情预警 | 第32-33页 |
3.2.2 关注商旅冲突舆情预警 | 第33页 |
3.2.3 着眼旅游事故舆情预警 | 第33页 |
3.3 通过口碑感知进行舆情预警 | 第33-36页 |
3.3.1 扩大在线口碑基数 | 第34页 |
3.3.2 引导在线口碑内容 | 第34页 |
3.3.3 管理负面在线口碑 | 第34-36页 |
第4章 城市旅游形象舆情危机信息发布策略 | 第36-43页 |
4.1 以营销主体管理促信息发布主体管理 | 第36-38页 |
4.1.1 信息发布主体机制协同 | 第36-37页 |
4.1.2 信息发布主体角色统筹 | 第37页 |
4.1.3 信息发布主体言行整合 | 第37-38页 |
4.2 以营销受众整合促信息发布受众整合 | 第38-40页 |
4.2.1 目标受众定位 | 第38页 |
4.2.2 精准信息发布 | 第38-39页 |
4.2.3 受众满意度评估 | 第39-40页 |
4.3 以营销渠道多元促信息发布渠道多元 | 第40-43页 |
4.3.1 建立大众媒体传播网络 | 第40-41页 |
4.3.2 举办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 第41-42页 |
4.3.3 实现智慧城市信息互通 | 第42-43页 |
第5章 城市旅游形象舆情危机修复策略 | 第43-51页 |
5.1 旅游地城市形象修复 | 第43-46页 |
5.1.1 多元表达促进国际认同 | 第43-44页 |
5.1.2 名人效应增加形象认同 | 第44-45页 |
5.1.3 影视综艺重塑城市形象 | 第45页 |
5.1.4 城市形象修复媒体传播效果评估 | 第45-46页 |
5.2 旅游地市民形象修复 | 第46-47页 |
5.2.1 提升市民素质 | 第46-47页 |
5.2.2 讲好市民故事 | 第47页 |
5.2.3 重塑市民认同 | 第47页 |
5.3 旅游地舆情危机主体修复 | 第47-51页 |
5.3.1 加大旅游资源修复力度 | 第47-49页 |
5.3.2 完善旅游善后赔偿机制 | 第49页 |
5.3.3 促进旅游法律法规制定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1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