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文安油田Es1、Es2段油藏剩余油成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剩余油成因类型第9-10页
        1.2.2 剩余油研究方法第10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1.5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第12-13页
第2章 文安油田地质概况与生产特征第13-26页
    2.1 构造特征第13-14页
    2.2 沉积特征第14-16页
    2.3 储层特征第16-17页
    2.4 开发特征第17-26页
        2.4.1 文118断块第17-19页
        2.4.2 文119断块第19-21页
        2.4.3 文120断块第21-23页
        2.4.4 文31断块第23-26页
第3章 油藏地质特征第26-59页
    3.1 沉积相分布特征第26-32页
        3.1.1 沉积类型第26页
        3.1.2 沉积微相分布特征第26-32页
    3.2 储层分布特征研究第32-52页
        3.2.1 储层分布特征第32-43页
        3.2.2 油水分布特征第43-52页
    3.3 储层综合评价研究第52-59页
        3.3.1 储量计算第52-55页
        3.3.2 储层分类评价第55-59页
第4章 各断块剩余油成因及剩余潜力评价第59-90页
    4.1 文118断块剩余油类型和分布特征第59-66页
        4.1.1 剩余油潜力评价第59-61页
        4.1.2 剩余油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第61-65页
        4.1.3 剩余油挖潜措施第65-66页
    4.2 文119断块剩余油类型和分布特征第66-75页
        4.2.1 小层剩余油潜力分布特征第66-69页
        4.2.2 剩余油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第69-73页
        4.2.3 剩余油挖潜措施第73-75页
    4.3 文120断块剩余油类型和分布特征第75-81页
        4.3.1 小层剩余油潜力分布特征第76-77页
        4.3.2 剩余油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第77-80页
        4.3.3 剩余油挖潜措施第80-81页
    4.4 文31断块剩余油类型和分布特征第81-88页
        4.4.1 小层剩余油潜力分布特征第82-84页
        4.4.2 剩余油成因类型与主控因素第84-87页
        4.4.3 剩余油挖潜措施第87-88页
    4.5 文安油田剩余油分布模式第88-90页
第5章 文安油田剩余油成因及挖潜措施第90-104页
    5.1 文安油田剩余油评价检验第90-93页
    5.2 文安油田剩余油成因类型第93-97页
        5.2.1 剩余油成因类型第93-95页
        5.2.2 剩余油主控因素第95-97页
    5.3 文安油田剩余油挖潜措施第97-104页
        5.3.1 文安油田整体综合调整治理方案第97-99页
        5.3.2 单层挖潜措施油藏数值理论模拟第99-104页
结论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及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
下一篇:贵州德江地区夜郎组圆珠状灰岩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