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2页 |
1.2.1 现今地温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构造-热演化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与构造-热演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4-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0页 |
2.1 地质背景 | 第15-16页 |
2.2 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 第16-17页 |
2.3 地层特征 | 第17-18页 |
2.4 岩浆活动特征 | 第18-20页 |
第3章 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 | 第20-33页 |
3.1 研究方法及基本参数 | 第20-25页 |
3.1.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3.1.2 基本参数 | 第21-25页 |
3.2 现今地温场特征 | 第25-31页 |
3.2.1 单井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计算结果 | 第25-26页 |
3.2.2 东濮凹陷0~3000m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 第26-28页 |
3.2.3 东濮凹陷0~5000m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 第28-31页 |
3.2.4 大地热流特征 | 第31页 |
3.3 现今地温场性质 | 第31-32页 |
3.4 现今地温场的主控因素 | 第32-33页 |
第4章 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研究 | 第33-50页 |
4.1 构造-热演化恢复原理及基本参数 | 第33-43页 |
4.1.1 构造-热演化恢复原理 | 第33-35页 |
4.1.2 基本参数及古温标 | 第35-43页 |
4.2 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 | 第43-49页 |
4.2.1 磷灰石裂变径迹反演构造-热演化史 | 第43-45页 |
4.2.2 镜质体反射率正演构造-热演化 | 第45-49页 |
4.3 构造-热演化与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 | 第49-50页 |
第5章 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研究 | 第50-60页 |
5.1 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模拟方法及原理 | 第50页 |
5.2 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模拟参数 | 第50页 |
5.3 典型井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特征 | 第50-52页 |
5.4 主要烃源岩层系成熟演化历史 | 第52-58页 |
5.5 烃源岩成熟演化与构造-热演化的耦合关系 | 第58页 |
5.6 油气有利勘探区的预测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7页 |